發稿人:陳宗親會 發稿日:2017/04/02 06:42:00 AM

標題:「桃園市陳姓宗親會第十屆第七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桃園市陳姓宗親會第十屆第七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記者陳俊穎桃園報導〕桃園市陳姓宗親會第十屆第七次理、監事聯席會議四月一日晚上五點在內壢龍和飯店舉行,熱鬧滾滾,氣氛溫馨詳和,表現出陳姓大團結,立委陳賴素美的陳助理、立委陳學聖助理、陳根德前立委,市議員陳美梅,首席顧問陳瑞珠教授賢伉儷、陳根深校長賢伉儷、常務監事陳漳兆、財務長陳金海親自出席,冠蓋雲集,在總會長陳鄭權和總幹事陳傳民的領導下,會務蒸蒸日上,會中陳姓宗親人才輩出,受到各界的肯定。

桃園市陳姓宗親總會會務會刊是創舉,編得非常有創意和精美,由秘書長一手主導,美編領先全國,是編得最好的縣市,足為典範,各縣市紛紛前來觀摩,市長,總統都親自鼓勵,今天從各地方推舉出優秀的理監事,我們都是免費的,近6、7百位理監事,展現陳姓宗親大團結。

總會長陳鄭權表示,陳(Chén)姓出自舜帝後裔陳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後來舜帝部分子孫繼承媯姓,為虞舜之後裔。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後,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後人媯滿,並封媯滿為諸侯,還把大女兒大姬嫁給他,封國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境內),諡號為胡公,又稱胡公滿。舜帝的後裔胡公滿的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史稱姚、虞、陳、胡、田為"媯汭五姓"。"媯汭",古水名,又作"溈汭"。陳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國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國人口超過7000多萬 ,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總規模超過9000萬。

總幹事陳傳民表示,起源主要有五: 陳望 是陳姓的始祖:ヾ舜帝後裔,以國為姓,陳姓始祖:胡公滿。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虞舜後人媯滿於陳,封為陳侯,稱胡公滿,其後子孫以國為姓。
ゝ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一支主系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為氏姓陳。據史料載:其一居陳留者,出自陳哀公之子留。其二居陽武或潁川者,出自陳潛公之長子陳衍。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陳愍公次子陳全溫之後的陳引奇,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後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ゞ少數民族陳姓。如北魏鮮卑族陳氏,乃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時所改;女真族陳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顏氏所改;蒙古族陳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滿族陳氏有兩種情況:一是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瑤、京、羌、回、苗、壯、黎、彝、朝鮮、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陳姓。々他姓改姓冒姓。如浙江海寧陳氏,原系曹姓,因娶陳氏之女為妻,有子便隨母姓,後成為海寧望族;南北朝時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後,幾經陵谷變遷,成了普通百姓,傳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諒時,因窮困潦倒,入贅於陳氏之家,改為陳姓;西晉末年陳元達,原姓高,占因卜者說他生辰八字妨忌父親,便改高姓為陳姓;隋朝時楊堅有一心腹幹事陳茂,本是河東猗姓人,冒姓陳氏;隋將領陳永貴,原是隴右地區胡人,姓白,甚得楊堅寵信,封北郡陳公,便以封號中陳字為姓氏;明初太祖賜西域胡人某為陳姓,其孫陳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對降明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厘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名陳澄;劉矯後裔有改陳姓的,史稱廣陵陳氏。ぁ陳姓疍民與墮民。疍民或說疍戶,指在廣東、福建、廣西沿海港灣和內河從事漁業或水上運輸的居民,多以船為家,其中有陳友諒敗兵為明所驅迫者,便以陳為姓。關於墮民,一說明初俘陳友諒之部,編之為丐戶;一說明太祖滅陳友諒,俘其子孫九族貶入墮民,賤樂戶,不與齊民齒。但保留家族系統稱號,仍然姓陳。


陳 氏 祖 訓 家 訓
陳氏祖訓
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
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
克勤克儉,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禮義廉恥,四維畢張,處於家也,可表可坊;
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
倘背祖訓,暴棄疏狂,輕違禮法,乖舛倫常。
貽羞祖宗,得罪彼蒼,神則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類相戕,不念同氣,偏論異鄉。
手足干戈,我心憂傷。願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脈,泯厥界疆,汝歸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親之,歲歲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
陳氏家訓
事親必孝,待長必敬。兄友弟恭,夫義婦順。
冠婚喪祭,秉禮必慎。學文必功,習武必勤。
治國必忠,治家必嚴。居功毋驕,見恩必謝。
士農工商,擇術必正。毋聽婦言,而傷同氣。
毋作非法,而犯典刑。
毋以眾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貧。
毋以賭博而蕩產業,毋以謠辟而墜家聲。
制行唯嚴以律已,處世當寬以繩人。
苟能行之於久久,當必報之以冥冥。
茲訓詞實系廢興,誦之再三,爾其敬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