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纖維循環利用創多贏 首座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正式落成運轉
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鳳梨纖維具有韌性、彈性且涼爽,是紡織業不可多得的好原料。我國鳳梨年產量高達38萬公噸,鳳梨葉纖維提取率約1%,可提供相當可觀數量的鳳梨纖維以循環利用。為有效循環利用植物纖維,農業部農糧署輔導設置首座區域型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並訂於本(113)年7月12日假九如鄉農會附設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辦理實地操作觀摩暨再利用實務研討會,邀集各地方政府及農民團體及紡織業者等共襄盛舉,集眾人力量,共創多贏及淨零排放新局。

轉化腐朽為綠金 邁向全循環願景
 農糧署說明,臺灣鳳梨收穫面積約7,200公頃以上,辛勤的農友們往往採收鳳梨果實後,忽略鳳梨葉片為有可循環利用且深具減碳效益之天然纖維,反將其視為廢棄物,殊為可惜。鳳梨葉片經取纖作業後,便可初步取得鳳梨纖維,經適當的加工程序可將鳳梨纖維製作成紗線,再後製成衣帽及編織提袋等紡織品,使鳳梨葉片轉換成高價值的植物纖維產品。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傳統的人工鳳梨取纖作業,無法處理鳳梨盛產期所產生的鳳梨葉,經綠冠有機鳳梨農場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機構共同研發設計的鳳梨葉自動化取纖機,每小時可以處理150公斤以上的鳳梨葉,大幅提升提取纖維的效率,且取纖過程為自動化,能減少人力需求。該場目標每年處理800公噸鳳梨葉片,並產出8公噸的鳳梨纖維。

 農糧署強調,鳳梨葉片取纖後之渣料亦可分別產製酵素、飼料及人造皮革等加值化產品。達到鳳梨全株循環利用。凡此,均可活化鳳梨剩餘資源的價值及應用,達到農業資源循環,進而促進鳳梨產業之永續發展。使用本地的鳳梨纖維來取代棉花纖維及化學纖維,達到減碳的目標。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