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肆虐,除了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各國醫療體系亦面臨嚴峻挑戰,為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今(11/23)日假文華東方酒店舉辦「智慧新生態、健康新時代」論壇,邀請產官研專家與民間業者共同討論後疫情時代疫苗產業、快速篩檢工具與通訊診療等大眾關切之議題,活動同時開放線上直播,吸引民眾觀看,讓議題擴散發酵。 臺北市長柯文哲致詞表示,COVID-19發生迄今快一年,全球疫情持續拉緊報,臺灣因17年前SARS的慘痛教訓,在防疫期間感染管制與通報系統均大幅進步,加上嚴格的邊境管制,民眾素質高且有良好配合度,臺北市因應疫情也推出許多創新措施,如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安心檢疫所、口罩自動販賣機等,疫情控制得相當成功,但還是不能忽視,「與疫情共存」將成為新常態的生活模式,社會大眾必須要有所準備。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致詞指出,疫情對人們生活影響大,大家都不能出國,因而產生「無接觸」的經濟與醫療,以通訊診療來說,目前各國作法不太一樣,國內則有法規上的限制,無論如何將是未來趨勢,值得持續關注。 第一場「疫苗產業之發展」由社團法人臺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張峰義進行專題演講,隨後與國光生物科技總經理留忠正共同討論疫苗研發相關議題,大眾關注購買國際疫苗的進度,張峰義認為公私協力對疫苗產業發展相當重要,公部門具領航的公共責任,私部門要有效率、追求利潤,雙方建立夥伴關係。有關本土疫苗的研發進度,留忠正指出,臺灣因開發疫苗經驗較少,所以包括法規、醫院臨床執行都比較謹慎,國內生產疫苗希望年底前可順利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 第二場「快速篩檢/檢驗工具之應用」,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吳忠勳進行專題演講,隨後與台康生技營運長暨製造總監張志榮對談時,兩人認為「公私協力」是因應疫情推廣檢驗工具的理想方式,以國內為例,中研院提供抗體,慈濟大學研發出抗體快篩檢驗試劑,3天就取得印尼銷售許可,50萬劑出口銷售;韓國也有類似情形,疫情爆發後政府啟動緊急使用授權(EUA),提供檢體給檢驗業者,2週內即完成檢測試劑產品開發,快速核准產品上市且外銷,帶動出口營收大幅成長,顯示公部門與民間通力合作是未來趨勢。 第三場「通訊診療之發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進行專題演講時表示,今(109)年3月至11月臺北市居家隔離與檢疫者實施通訊診療達260人,確實降低到醫院就醫的機會,但仍需要累積更多經驗,在法規、醫療科技及民眾信任等層面多方配合。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石崇良指出,過去醫病雙方對通訊診療均有疑慮,但在疫情期間,可看出民眾接受度提高,然醫師接受度提升不多,未來仍有障礙待克服;研華科技智能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則認為,通訊診療還需有專業硬體設備的配合,國內醫療院所仍缺乏視訊系統平台實體對接,是未來資通訊廠商需努力的方向。 論壇尾聲,柯文哲市長針對三項討論主題表示意見,各方關心國產疫苗發展,他認為臺灣本土病患少,進行人體試驗較為困難,不見得要從頭做到尾,可考慮第一期臨床試驗完成後販售給國際大廠;民間與政府合作的公私協力模式亦是未來重要的合作方式;此外,臺灣因防疫成功,數位轉型反而不夠快速,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入境者不論是住防疫旅館或居家檢疫,隔離期間難免有感冒病痛,可考慮利用此一機會發展通訊診療,建立更完善的遠距看診模式。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