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大學 地址:臺北市愛國西路一號 新聞聯絡人:學務處課外組張組長 2311-3040#1221 【活動主題:北市大與臺灣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簽署合作意向學研教育結合專業實踐,共推慈悲關懷社區】 【發稿時間:110年9月23日】 【日期:110 年 9 月 24 日(五)10:00-10:30 】 【地點: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科資大樓9F國際會議廳】 臺北市立大學基於大學社會責任的精神,為了進一步鼓勵師生走入社區,運用所學投入慈悲關懷社區運動,將於(24)日在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見證下,由代理校長邱英浩與「臺灣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何逸松簽署合作意向,邱英浩校長宣示將依照臺北市慈悲關懷社區行動綱領,結合各系所專長,與校園鄰近社區共同推動社區發展;蔡炳坤副市長則期許全國第一所市政管理學院,在臺北市落實「人互信、社合力、醫到宅、老終安」之崇高理念,未來更能將成功模式推廣延伸到臺灣每個角落。 臺北市立大學長年推動大學社會責任,今年以結合教育、體育及市政管理專業,推動都會高齡健身防老計畫「在生命的轉角打造一座樂活城堡——活躍老化運動學院」,獲得《遠見雜誌》第二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福祉共生」組的楷模獎。由於「大學社會責任」(USR)近年已經成為高教新顯學,為培養未來最重要的「永續人才」,北市大致力於開發更多新場域,從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實地參與,深刻體認共好的價值。 邱英浩校長表示,北市大推動USR不是聚焦短期成果,而是著重於城市發展的宏觀願景,結合系所跨領域專長的長期影響力。從實務面來看,結合學校課程及實作,幫助學生體驗USR真實內涵,達成真正的行為改變;未來更希望系所結合各自專業領域,在教授與社區領袖的合作領導下,發展出各種有效的推動方案,這次與臺灣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簽署合作意向書,就是為了更進一步落實USR的理念。 臺灣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何逸松,也是士林神農宮的董事長,曾任士林區舊佳里里長的他,結合社區信仰中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辦理「神農樂活棧」,強化社區照顧服務,關懷里內長者,推動老人共餐、社區篩檢、衛教講座,將醫療服務帶入社區,更在107年升級為臺灣第一個「慈悲關懷社區」,成為國內外觀摩交流的熱點。 「慈悲關懷社區」為一全球新興的概念運動,源自英國布拉福德大學卡拉漢教授等國際公衛專家學者,開始意識到生命末期照護以及喪親所構成之新公共衛生問題,慈悲關懷社區的推動,以醫療系統為基礎發起,並結合社區推動,將生命議題與臨終照護的關切,從醫院方延伸至社區方,增進民眾從健康、死亡與生命三個面向的知識學習及整合照護。在公私協力合作下,包括衛生局、聯合醫院等跨局處機關與社區鄰里、寺廟教會、民間組織共同推動慈悲關懷社區,目前在臺北市已經有20個慈悲關懷社區,今年臺北市國際慈悲關懷社區推動主題是「社合醫養,幸福到老」。 北市大天母校區與鄰近的士林神農宮與舊佳里社區,近年已經逐步建立起大學與社區合作的互信互助關係,例如:衛生福利學系從107年起就開始在社區中開設課程,每週一次,成功連結學校教育的理論與社區實務。在今天的簽約儀式中,透過慈悲傳唱的展演,就可看見社區中被長期關懷的長輩與學生建立的真摯深情,透過前後屆學生的傳承,北市大希望延續並擴大學生對社區的關懷及公共事務的參與。 本次參與簽約儀式則是進一步與市政管理學院三系—「城市發展學系」、「都會產業經營與行銷學系」與「衛生福利學系」建立合作關係,希望在慈悲關懷社區中,運用北市大既有的教學研究資源,投入社區健康促進、鄰里關懷與生命教育的工作,並且透過共同舉辦活動、會議、研討會及研究計畫,以及互訪、交流與研習,將成功的模式推廣延伸至全臺,甚至與國外專家學者交流。邱校長表示,這學期已經規劃了跨領域規劃課程,結合不同科系一同進入社區,發現需求,並運用專業來協助規劃,未來也會鼓勵全校各系更普遍的參與。北市大將培養學生更重視大學社會責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和社會服務,使其能夠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