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女大十八變」,是在形容人類的外表變化,但其實許多動物寶寶的外觀,在成長後也會「十八變」喔!以哺乳動物及鳥類為例,動物寶寶們身上毛髮或羽毛的顏色,就可能跟成年後的樣貌截然不同,例如鴕鳥寶寶,剛孵化時身上黃、灰夾雜的羽毛,在長大後會換上一身黑白分明、或是灰色的澎澎裙,還有馬來貘、臺灣野豬、國王企鵝、黑吼猴等動物寶寶,也都是幼體與成體毛色相差很大的物種,這些動物寶寶們「童裝」上的花色、花紋,可都是長期演化的結果,有各自的功能喔! 哺乳動物及鳥類有著各式各樣、特殊花紋與顏色的外表,長頸鹿的獨特斑點樣式,在新生的小長頸鹿身上就能看見,同樣會和爸媽一起穿「親子裝」的動物還有棉頭絹猴、石虎、水豚等,都是在幼仔出生時就與成體有著相似的外觀。偏偏也有很多動物寶寶,拒絕與爸媽穿「親子裝」,各有一套專屬自己的特色「童裝」。因為這些動物幼年時期,行動能力或許還不足,需要透過更能融入環境背景的隱藏方式來避開危險,像臺灣野豬和馬來貘的幼仔都有著斑點狀的斑紋,條紋和斑點形成保護色,可以幫助牠們棲身在草叢中變得較不醒目,以便躲過捕食者的眼睛。 生活在寒帶地區的國王企鵝,小時候為求保暖,需要穿上厚厚的暗褐色絨毛大衣,等到成熟後才會換上一身黑白羽毛,方便他們下水並躲避水中天敵。大貓熊原本居住在高海拔的森林,成體有著厚重的黑白皮毛禦寒,但大貓熊寶寶剛出生時,身上毛髮稀疏只看得到粉色皮膚,所以得靠媽媽隨時抱著保溫,等到黑白色的毛髮長出來後,媽媽還會把貓熊寶寶放在鋪著樹葉等巢材的「嬰兒床」上睡覺。 還有一些雄性動物在成年後,為了吸引雌性的注意,皮毛顏色變得特別鮮豔,例如藍腹鷴雛鳥身體羽毛呈淡褐色、頭上有數條暗褐色縱紋和過眼線,能靠著保護色隱藏在森林樹叢裡,雄性藍腹鷴成熟後,身上會慢慢轉變為亮麗的藍色、背部出現鮮明的白色。但黑吼猴卻剛好相反,成年的公猴是黑色的,母猴跟幼猴則是一身金黃亮眼的毛色;公猴毛色隨著年齡而變化,從金黃色漸漸蛻變成黑色。 動物演化出不同的形體和色彩,都是物種生死存亡的關鍵,有些是為了吸引異性、繁殖後代,有些是為了求存、避險或獵食,如此色彩斑斕又多樣性的外型,也是觀察動物們時的有趣之處,歡迎大家在閒暇之餘到動物園逛逛,辨識一下哪些是愛跟爸媽穿「親子裝」的寶寶,哪些是從小就愛個人特色「童裝」的寶寶喲!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