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世代已來臨,透過其虛擬空間提供服務,讓生活能夠跨越時空的限制並增加生活便利性。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在民國109年10月發布「2020台灣網路報告」中,顯示12歲以上民眾的上網率為83.8%,其中以手機上網的民眾所佔比例最高,佔了82.9%,由此可知手機是民眾最常使用網路的工具,然而手機帶來的便利性也讓大部分家長擔心孩子網路成癮的問題,苦惱著「孩子幾歲時,才能提供手機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吉靜如主任調查官針對家長問題提出解答,強調「重點在於手機要怎麼給,而不是要不要給」。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於110年12月12日辦理「親子恰恰恰」系列講座,第三場「恰逢微光的漆黑之路」邀請吉靜如主任調查官擔任講師,以幽默風趣的方式舉出案例,引導家長思考如何制定使用手機的規範,並運用法律觀點指出網路犯罪的多樣化,建議家長制訂手機規範,善用時事教育機會,建立孩子使用網路的危機意識,少年警察隊邱子珍隊長亦強調培養孩子識別資訊能力之重要性。在場的家長們聚精會神地聆聽演講,並針對講座內容拍照作筆記。 從少年警察隊工作經驗中,許多少年在從事觸法行為的當下,並不清楚其行為已犯法,而父母被通知至警察局製作筆錄時,才發覺事態嚴重,並感到震驚。依刑法第16條規定:「除有正當理由而無法避免者外,不得因不知法律而免除刑事責任。但按其情節,得減輕其刑。」由此可知「不知者無罪」,並不能當作規避責任的藉口。若能在危機事件發生前,先增進法律知能,或許就能避免陷入司法繁複的流程,讓法律成為保護傘,而不是成為少年及家長身心受挫的利器。 故少年警察隊自11月底連續辦理三週親子系列講座,期待讓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裝備更充足的親職知能,因應快速進步的時代,指引合宜的方向和方法,協助孩子在正向支持的環境下,養成獨立自主的大人。少年警察隊也針對到場參加的孩子們,安排工作人員策畫犯罪預防宣導活動,以毒品與防制詐騙為主題,進行趣味遊戲與孩子互動,引發孩子對法律的興趣,強化預防犯罪知能。參與活動的孩子們滿載而歸,家長亦回饋親子講座受益良多,了解許多以往不曾接觸過的案例與法律知識,多數家長更期待參與下一次的親子講座。 最後,若您有任何親子教育、少年保護與相關法令等疑問,可諮詢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或各區少年輔導組,欲知其他相關宣導訊息請上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官網或臉書「臺北少年花露米」粉絲專頁查詢及收聽podcast(播客) 「臺北少年電力無限公司」。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