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收容救傷計畫,收容照養於臺灣動物區的雌性石虎「飛飛」,保育員於11月22日(日)上午9:10,依規進行巡查時,找不到動物的蹤跡,立即通報同仁進入活動場協助搜查,並調閱監視器,透過影像發現「飛飛」在當天7:06-7:13之間,出現在戶外活動場中間靠近頂網的人造仿岩上方,持續有抓扒仿岩的動作,7:13「飛飛」鑽入仿岩的破口,消失於畫面中。 石虎「飛飛」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於109年6月2日借殖到臺北市立動物園、估計約近4歲的雌性個體,7月20日完成檢疫後移入臺灣動物區照養。考量石虎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更需要活動空間,為提升動物福祉,避免動物於夜間在相對狹小的室內欄舍發展出刻板行為,因此於夜間開放戶外活動場,讓石虎自由選擇使用。 11月20日(五)第一次讓石虎「飛飛」自由進出戶外活動場及室內欄舍,「飛飛」於11月21(六)清晨返回室內休息,保育員當天傍晚再度讓「飛飛」自由進出,11月22日(日)上午9:10保育員巡查時,即找不到動物的蹤跡,於是立刻通報請同仁支援搜尋,並調閱監視器影像研判。 接獲保育員通報「飛飛」失蹤的消息後,同仁立即分組輪流進入戶外活動場搜尋,並檢查活動場內是否有破口或動物得以躲藏的地方,確認「飛飛」不在活動場內之後,號召更多同仁至臺灣動物區擴大搜索範圍。透過監視器影像,發現石虎「飛飛」於11月22日7:06-7:13之間,出現在活動場中間靠近建築物頂網的仿岩上方,持續有抓扒仿岩的動作,7:13「飛飛」鑽入仿岩,消失於畫面中,之後便未再看到「飛飛」的蹤影,研判她應該是進入仿岩內部。 石虎活動場中的仿岩結構錯綜複雜,因此保育員利用具有夜視功能的監視器深入了解內部構造,結合動物習性及評估可能移動的範圍後,於仿岩6處打洞增加出口,並在洞口架設木板幫助動物有更多的機會離開仿岩內部。此外,保育員亦於仿岩洞口與室內欄舍擺放食物,希望能吸引動物自行返家,可惜截至11月24日(二)上午8:30,皆無發現動靜。 石虎「飛飛」是救傷收容的個體,右後腳因傷重截肢,在外觀上與其他個體有明顯的差異,目前動物園的同仁仍持續巡查相聯通的仿岩,查看是否有其他破口並立即封補,降低動物脫離臺灣動物區的範圍,另考量石虎為高敏感度的動物,將盡可能減少干擾讓動物逐漸放鬆警戒心,願意自行探索環境,增加出洞的可能性。若民眾有發現石虎「飛飛」的蹤跡,請保持安全距離,不要驚擾了動物,並立即通報臺北市立動物園,電話:(02)2938-2300分機630遊客服務中心。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