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柯文哲26日下午,出席「2020北歐永續能源與環境論壇」開幕式;柯文哲認為透過這樣的交流平台,有助吸收先進國家的經驗,協助整個臺北市政推廣,讓臺北邁向宜居永續。 柯文哲在致詞時指出,臺北市作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在推動經濟發展的時候,也要兼顧環境保護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因此,今年9月臺北市政府發表了「臺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及「臺北市循環城市白皮書2.0」,希望透過節能、智慧綠能、低碳永續,以及臺北市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來達到能源轉型的願景,全力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低碳、韌性、宜居、永續的城市。 2015年聯合國發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議題(SDGs Agenda),一共有17項,臺北市在2019年首次發表自我檢視報告,先選了7項優先目標來進行自我審視,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今年發布第二版,再增加4項目標,現在總共有11項正在進行,即便現在全世界都受到疫情的影響,但這個工作還是要繼續推動。 柯文哲也分享臺北治理的經驗,他認為要推動一個政策或制度,最難的是前面的13%,而當一個制度或技術有13%的人使用後,它的速度就會變快,所以臺北市推動各種政策時,有個作戰的概念:「由內而外,由公而私」;也就是從公家內部往外面的私人企業移動。 以北市府推動無現金交易政策為例,臺北市國小、國中和高中有22萬人的經濟規模,因此到今年9月已有55%學生是用電子支付繳交學費;另外,今年的三倍券,全臺灣只有8%的民眾使用非紙本的三倍券,但臺北市65歲以上的長者有高達38%是選用悠遊卡加值三倍券,柯文哲很有信心,在「由內而外,由公而私」的重要策略下,臺北市的無現金交易會在未來一、二年快速的成長。 過去6年,臺北市也用這個策略來推動智慧城市。鼓勵市民參與、公私協力、創新科技、整合數據。柯文哲表示,最近市政府正在成立數位資料委員會,希望從外面引進各種新的知識,相信這對整個臺北進步會相當有幫助。 柯文哲也再次感謝芬蘭、瑞典、丹麥的駐臺辦事處,以及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分享永續能源、環境保護、智慧城市、廢棄物處理與再利用的政策和技術,今天臺北市政府各局處都有派員參加分組討論,讓臺北市的公務員吸收其他先進國家的經驗,希望提升能力和視野,落實於市府的各項政策,讓臺北更進步。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