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日期:110年1月7日 如何對待街友是一座城市是否進步的重要指標。根據東京、香港、雪梨、紐約等先進城市的經驗,單純提供街友庇護與安置環境(housing first)雖一開始看似奏效,但往往會因為街友本身身心狀態不佳而使其再度流落街頭,形成旋轉門效應。而根據這些國家的統計,約有七成的街友處在心理健康狀態不佳的狀態或甚至具有精神疾病,因此自去年起,在柯文哲市長的指示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開始與社會局合作,承接照顧街友身心健康的重要任務。 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精神科專科醫師每雙週會到臺北市遊民收容中心看診。針對街友的精神疾病與身心狀態,提供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安排住院、協助安置等不同的服務。一年下來服務超過70名街友,診斷分布極廣,如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嚴重精神病,憂鬱症、強迫症等精神官能症,失智症、智能障礙等認知疾患,酒精、非法藥物等成癮疾患…等等都有。 而當中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街友超過一半都為酒精成癮所困擾,而女性街友人數雖少,卻大部分都為嚴重精神病。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說,曾醫治過一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女性街友,因思考混亂導致語無倫次,但就診時多次用手摀著肚子,醫師機警的將該名個案轉送至婦產科,結果發現其子宮外孕。所幸在婦產科與精神科的通力合作治療後得以康復,後來在社工協助下,成功脫離街友身分,並且有穩定工作。 精神醫療介入的成效如何?鄭勝允表示,若以街友們在離開收容中心後有穩定住所(如租屋、返家、長照機構安置…等)的比例當作指標,在介入之前的幾年約為15-28%不等,而精神醫療介入後的這一年為41%,實有明顯進步,而其主要改善面向在於穩定精神病症狀後,個案們比較容易相信醫療機構與社福單位,並且降低可能會起衝突的機會,使個案們願意接受建議定居下來不再流浪。 柯文哲市長曾說過:「人不能生而平等,但是至少教育和醫療應該要平等,要給窮人留下最後的機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秉持著這樣的理想,繼續為社會中最底層、最弱勢的民眾盡一份心力。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