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大橋國民小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輔導室楊博仁主任 0921430816 新聞聯絡:學務處劉佩如主任 0953290189 【發稿日期】:110年2月9日 【主 題】:美勞作品化做地景,妝點校園很有意義 【活動時間】:110年1月20日(星期三)上午8時30分 【活動地點】:臺北市大橋國民小學西側圍牆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號) 大橋國小四年級小朋友把大地當作畫紙,利用110年1月20日(星期三)學期末的最後一天,從上午8時30分治10時50分,將美勞課程中創作的作品化為校園地景,集體用白色石頭在泥地上將自己紙上的作品放大在學校畸零地上排列出來,學校的工友叔叔利用寒假時間在孩子們的作品旁鋪上綠草,翻轉學校圍牆邊的畸零泥地,變成有創意、有童趣、有美感的校園造景! 大橋國小西側圍牆於109年10月完工,工程完成後學校雖然有了一面穿透性的亮麗圍牆,但圍牆與校園中庭之間卻形成了一條狹長形的泥土地。雖然學校已在圍牆邊的泥地種了2排長達100公尺的綠籬,但狹長形的泥地依然看起來空曠無物。於是,中年級美勞老師楊永祥即帶著學生觀察這條狹長形的泥地,並讓學生思考如何讓這個地方看起來不再荒脊,而是美麗且平易近人。永祥老師充分讓孩子發揮想像之後,結合美勞課程當中點、線、面,以及角度與幾何的概念,讓孩子進行平面創作,隨後再運用撕揉的技巧,讓學生模擬石頭來完成自己的作品。當學生都能模擬出自己作品的概念之後,才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天帶學生到校園西側的圍牆邊,讓學生在泥地上分組用石頭排出自己的作品。 學生的美勞作品,不儘是紙上的半立體的平面創作,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將他們的作品,實際的創作在校園當中。學生設計發想與創作的時間長達一個多月,但將自己的作品實際用石頭打造在校園當中卻僅僅只花了一個半天。透過這個歷程讓學生充分了解,觀察、設計與創作這個從無到有的歷程是漫長且必須不斷地嘗試錯誤才能夠達到完美或理想境地,等到一切都構思完成,最後的付諸行動階段,才能夠又快又好。 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用石頭排在泥地上之後,學校的工友叔叔才趁著寒假期間在孩子的作品旁鋪上培養土和種植草皮。鋪上草皮之後的西側圍牆狹長型畸零地,看起來不再荒蕪,而是充滿了綠色生機以及學生創作的童趣。這是大橋國小師生共同創作的校園地景,不但是美感教育的素養實踐,也是師生共同製造校園當中的集體記憶。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