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109)年受COVID-19疫情衝擊,致使全球經濟均呈現走緩趨勢,北市府為減輕受疫情影響產業及市民負擔,提振商圈,促進產業轉型,活絡經濟,於109年上半年率先提出「延稅」、「減租」、「減價」、「優息」、「補貼」、「降稅」、「延租」、「停租」及「勞工紓困」等9大短期紓困措施,產業局接續推出各種振興活動提振商圈市集整體買氣,並輔導批發零售業、百貨餐飲及商圈夜市等相關產業業者加速數位轉型,以因應疫情帶來消費型態的改變。 在國內防疫成果卓然,且北市府各項紓困振興效果加乘下,臺北市整體經濟表現相對穩定,主要經濟商業活動如常運作,截至109年底,設籍於臺北市之公司行號登記現有家數共23萬9,434家,較同期增加892家,年增0.37%,創下10年以來新高點;109年公司行號銷售額亦高達13.77兆餘元,較108年增加2,380億餘元,年增1.76%,占全國比重高達三成以上,為歷年最高亦為全國之冠;另從企業營運資金來看,至109年底,公司行號登記資本總額達13兆1,260億餘元,占全國比重51.58%,位居全國之冠,呈現穩健成長之態勢。 整體而言,臺北市受到疫情衝擊較為直接的產業別,像是住宿餐飲業、運輸倉儲業、支援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等產業,109年下半年已逐步擺脫疫情陰霾,顯示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已逐漸緩和。而批發及零售業受惠於股市熱絡、各項振興措施推升消費動能,加上受疫情影響,宅經濟發酵,支撐內需消費,包括精品、ICT設備及相關醫用口罩、保健食品買氣攀升等因素,年增1,493億餘元,成長2.56%表現最為亮眼。另外,製造業受惠於下游產業回溫及防疫相關商品需求續強,以及海外市場對半導體和電腦零件的強勁需求,年增2.35%亦有不錯表現。 臺灣在抗疫上半場表現亮點,但在「新常態(New Normal)」之下,消費行為及生活型態的改變,讓全球企業不得不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北市府為了建立隨時為「最壞狀況」做好準備的韌性,於110年2月25日提出「臺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訂定「以市民為中心˙邁向創新治理的智慧臺北」的總體願景,建構1基礎(數位基礎建設)、2配套(數位人才培育、產業轉型輔導)、2發展(宅經濟發展、零接觸服務)的政策主軸,共計推動60項執行策略,希望藉由建立平台,持續強化數位基礎建設,來協助產業導入數位科技加速轉型,掌握後疫情時代競爭優勢,重構經濟與生活新模式。 有關《臺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詳情可上臺北市政府網站查詢。 新聞聯絡人: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徐玉娜 科長 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6557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