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密不可分,社區裡不乏人見人愛的毛小孩、在野外則可能驚喜巧遇各類野生動物,但其實最常被討論的,竟是因各種理由遭棄養的流浪動物。流浪犬貓的問題沒妥善處理,除了對整個地區環境造成多面向的影響,還有機率攻擊人類與其他野生動物,甚至導致感染狂犬病、弓蟲症等人畜共通傳染性疫病的風險。臺北市政府為整合動物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育,特別把9月設定為「動物保護月」,希望能向民眾宣導正確觀念,不隨意棄養毛小孩、尊重所有動物生命,傳遞動物保護及野生動物保育的精神。 許多野生動物相關研究顯示,流浪犬貓的出現,已對野生動物造成許多衝擊、甚至嚴重威脅到本土物種的生存。野生動物可能被流浪犬貓驅離原本的棲所,而流浪犬貓的掠食行為,也會直接、間接造成野生動物死亡,最終導致野生動物族群縮減,例如「極度瀕危」等級的穿山甲,就是最常因流浪犬攻擊而進入救傷單位的物種,傷勢也往往嚴重到無法再回到野外生活,還有山羌、白鼻心、斑龜與鳥類等遭受流浪犬貓傷害的許多案例。流浪犬貓挾帶的傳染性疾病同樣也會對其他易感動物造成威脅,若是人畜共通疾病,還有機率傳染給人類。疾病的傳播與群體密集度息息相關,容易形成群體的流浪犬可能會導致疾病快速傳播,野生動物可能會從犬貓身上感染到高致死率的疾病,包括犬瘟熱、狂犬病、小病毒、弓蟲症等。 臺灣曾傳出野生鼬獾感染狂犬病的疫情,平時難得一見的鼬獾因狂犬病發病而攻擊家畜或人類,使附近居民人人憂心被咬傷會感染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所有哺乳類動物都可能被感染,一旦發病後,致死率幾乎達100%,因此在疫區一旦遭到流浪動物或野生動物抓咬傷,都需考量是否有感染狂犬病的風險。如能在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才能有效的降低發病的風險。預防狂犬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被動物咬傷,遠離野生動物、不觸碰、逗弄、獵捕、飼養,為防堵狂犬病疫情擴散,家裡飼養的寵物毛小孩均應施打狂犬病疫苗。 其實流浪犬貓也是受害者的一方,追根究底還是人類本身造成的問題,動物自不肖業者繁殖場逃出、飼主不負責任的放養棄養心態,造成無家可歸的流浪動物到處氾濫,希望透過「動物保護月」相關活動,能讓民眾了解更多深層的問題,讓動物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育議題,更具生活化與全民化,大家一起學習尊重動物生命。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