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新聞稿 發稿單位: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新聞聯絡人:黃櫻花1999轉2073 發稿日期:中華民國110年9月21日 北市原民會首訪花蓮參訪阿美族野菜文化 田園城市原鄉交流 經驗傳承收穫滿滿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由李菊妹副主任委員率隊於9月9日、10日兩日前往花蓮市及花蓮縣吉安、光復、壽豐三鄉進行田園城市參訪。此行參訪阿美族野菜種苗的復振運動,野菜文化的在地實踐,以及原住民傳統作物的栽培技術,同時亦行銷本市田園城市政策,此行能達成與原鄉文化交流,並學習野菜的文化背景與栽培技術。 參訪團首站來到「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訪問人稱「野菜教母」的吳雪月Dongi Kacaw校長。野菜學校展示山苦瓜、黃麻嬰、野莧菜、秋葵等等野菜種子,學校後面山坡即是野菜示範園區,種有高梁、小辣椒、刺蔥、月桃等植物。吳雪月校長表示:阿美族的野菜文化,很符合生物多樣性的精神,擴充一般人對對可食蔬菜的範圍,她從採集、保種開始整理野菜文化,進一步地結合國外的慢食文化;對於野菜文化,她下一階段的任務是用科學的證據展現野菜不輸一般蔬菜的營養成份,證明原住民族的食文化深具傳統的智慧。 為了解阿美族野菜食農文化的在地實踐,參訪團此次亦選擇以原住民野菜的著稱吉安鄉黃昏市場及光復鄉第一市場作為觀察的地點。吉安鄉黃昏市場設有「原住民野菜專區」,販賣藤心、蕗蕎、山苦瓜等野菜,也有販售醋醃生豬肉、醃漬辣椒等傳統食物,感受到傳統的原住民風味,不過很可惜的是:可能受到疫情的影響,約有一半左右的攤位停止營業,市況並不如過往一樣興盛;光復鄉第一市場,在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導覽員的帶領下,深入了解每種野菜的來歷、用途、烹調方式。這裡攤販販售豐富的原住民野菜,如龍葵、樹豆、藤心、木虌果、羊角豆、輪胎苦瓜等。對於原住民族來說,野菜不僅是食材,也是文化技能的一部份。例如帶刺不易採收,可食部位較小的藤心,不只是食用的野菜,也是部落年青階層族人野外訓練的必要技能。野菜文化也會隨著時代的需求產生新的風貌,光復市場即有販售野菜料理包,購買後整包下鍋即可煮成美味的蔬菜湯,對家庭主婦而言是十分便利的設計。 參訪團終站來到壽豐鄉「原生好物農場」,受到農場創辦人畢英書先生熱誠地接待。此行打算選購農場的木虌果種苗,準備在本會北原會館綠屋頂農園花台試植。畢英書先生現場傳授參訪團成員有關木虌果許多的獨門秘訣:如何從發芽的苗分辨公株與母株,進而配置公、母株的數量及位置以達成容易授粉結果,自然授粉所需要的蜂種也和一般蔬果不同,如施以人工授粉也有讓果實完整飽滿的技巧,這些都必須現地考學習才能一窺其堂奧。 帶隊參訪的李菊妹副主任委員表示:這次參訪活動嘗試以市府田園城市政策作為原鄉連結的第一步,除了經驗交流以外,也負有採購、收集臺北市難以購得的原住民族傳統植物種子與種苗,以作為北原會館綠屋頂農園「原住民族野菜試植區」的基礎。透過田園城市,北市族人就能成為復振原住民族傳統植物運動的一員。未來希望原鄉有推動原住民族傳統植物復振之處,就有北市田園城市的足跡與參與。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