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園藝科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承辦聯絡人:郭蘭香 聯絡電話:02-23815132#228 讓世界看見台灣 北市勇奪4件世界級景觀大獎 景觀界最高榮譽2021 年國際圖聯亞洲-太平洋景觀建築獎(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S)於2021/10/19公告,共有233件優秀作品參賽,在全國公務機關10件獲獎作品中,工務局公園處就囊括了4個獎項,包括「北投社三層崎」、「日善公園」、「糶米公園」及「南港更新工程」等作品。 榮獲「文化與都市景觀類」佳作的「北投社三層崎」,過去曾是北投第三公墓,其墓數多達2000 處,同時基地富有歷史資源及人文元素的條件下,市政團隊透過10 場工作坊及民眾說明會,藉由不同主題與形式與民眾對話、觀點討論,重啟400 年歷史連結,結合文化歷史及自然生態環境,整合各領域、族群想法的平台營造地方特色為主軸,將原址遷葬提供民眾休憩使用,每年約有20 萬人次親近造訪,藉此環境教育,呈現出北投社原住民文化歷史的紋理及其意義。 同樣為「文化與都市景觀類」佳作的「日善公園」,以保留清朝、日治時期的地理紋理,重現茉莉花香村,呼應過去「加蚋仔」地區最重要的香花作物產地,防空遺址保留,將歷史記憶保存,與公園地景融合,提供穿梭遺址體驗,百年臺北城牆石詮釋,延續與傳承地景,將過去封閉禁錮及具危險倒坍之圍牆,以穿透排列穩固方式,使空間保有歷史遺址,並具備開放的視覺穿透性,公園內保存公園內7棵百年老樹,在老化的都市中給出解方,重新找回文化與歷史,打造都市中閃耀的綠寶石,重新定義公園的價值。 此外,奪得「社區類」佳作的「糶米公園」,現地原為違章占用,在山坡地地形下,違章依山壁而建,導致安全疑議、環境雜亂及排水不易,市府為提供優質環境,積極協調居民搬遷,於基地加強邊坡穩定,保障周邊民眾安全,設置滯洪池及與雨撲滿等防災設施,並結合當地糶米文化,以臺灣茶、米文化進行設計,打造米粒造型圍塑的戶外廣場空間,利用地景打造共融式遊戲場,兼顧遊憩、邊坡安全、生態的地景設計,將危老空間重新翻轉,提供生態永續及文化傳承兼顧共存的成果,打造全齡友善的滯洪公園。 另榮獲「自然保護類」佳作的「南港公園更新工程」,公園闢建至今已30餘年,初期為高強度活動使用,造成公園空間凌亂切割綠地,壓縮生物生活空間,工務局公園處重新整體規劃,以減量、恢復及再生進行更新,將綠地保存、友善生物棲地、減少生態擾動、水質淨化與自然互動等方式,提供生態保育及環境場域,並利用地形起伏,打造身障小朋友也可挑戰森林遊戲的共融遊戲場,以木棧道無障礙動線串聯樹木茂密區,改善被人類過度干擾的空間,還給綠地水岸呼吸喘息的機會 ,保留不受干擾的角落,恢復生命共存的新場域。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致力於提升公園、綠地、廣場的景觀品質、環境改善、公園特色、生態保育,為市民打造更優質、愉悅之休憩環境,此次國際獎項的肯定,讓臺灣景觀界在全球更具有影響力及能見度,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美麗。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