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產業局自104年起率先全國各縣市投入「臺北市社會企業推廣服務計畫」,截至109年,創造了近2億元的產值,2日下午舉辦今(110)年度的成果發表會,受邀出席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指出,面對未來的挑戰,臺北市政府會積極推動的社會企業模式,藉由公、私單位的密集合作,創造更多兼顧盈利與社會價值的新組織型態。 柯文哲先後聆聽今年度接受市府輔導的10家社企簡報及計畫亮點案例分享。他表示,從去年開始,Covid-19佔據媒體版面,但從整個世界威脅的排行榜而言,對世界威脅最大的其實是極端氣候,Covid-19算是短期的問題,他估計因為疫苗的覆蓋率提高、口服藥物的發明等因素,讓Covid-19逐漸成為流感化,我們也步入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New Normal),學習跟疫情共存。 柯文哲表示,目前在英國召開的氣候變遷會議,是全球的大事,面對極端氣候的長遠威脅,企業要如何節能減碳、減塑、循環經濟、與淨零排放等議題,都可能要做好準備,特別是政府要與產業一起努力,因為這些都不是政府或企業單方面可以自己解決的。因此,面對這些艱鉅的挑戰,未來的商業組織,將不再只是考量收益的多寡,而是必需從企業本身、市場需求和社會環境這三大領域共融結合。「臺北好社企 Taipei SElect」計畫,正是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的社會企業模式,藉由公、私單位的密集合作,創造更多兼顧盈利與社會價值的新組織型態。 柯文哲提到,昨日市府下午召開一場會議,邀請到臺北市各領域的社會企業領導人,討論明年度社會福利的預算編列。主要是明年度臺北市社會局的預算已達202億元,事實上,社會局的預算從他上任後不斷增加,他認為短期內無法改變這個趨勢,惟一的解決之道就是看有哪些社會福利可以改由社會企業來做。 柯文哲說,這個想法源於於當初為了扶植臺北市的新創產業,市府成立了一個臺北智慧辦公室,發明兩個模式,一個是bottom-up,由企業提案,開放整個臺北市給企業做實驗,如果能做成功,就設法產業化;經過幾年下來,他發現落地率很差,因為不少企業的idea都是天馬行空,放到市場上無法成功,因此後來倒過來變成top-down,由市府買特定服務。其中一例就是二殯,市府當時提出如何減少二殯的人流,結果就有人投案採取網路公祭,經過小規模的實驗覺得效果不錯,就擴大實施。 所以昨天的會議中拍板了兩個計畫,一個是社會局會在臺北市電腦公會的網站上提出問題需求,徵求解決方案;第二個是社會局的企劃處變成收件單位,負責蒐集北市各民間企業或基金會的構想,北市就開放給大家作為實驗平台。 柯文哲認為,未來不論是bottom-up的企業提案,或是top-down的政府出題、企業解題,可以讓臺灣社會往前進步得更快。 柯文哲以今年參與「臺北市社會企業推廣服務計畫」的社會企業所關注議題為例,相當的多元,包括:社會環境友善的食農產品、能源管理、動物保護與心理健康、永續時尚、永續旅遊、教育創新等,事實上這些大企業跟政府部門一樣,都是大採購者,都可以提出自身的需求或問題,邀請社會企業解題,這會讓整個社會變得比較活潑,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已經提出2050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因為大國要解決極端氣候的威脅,碳關稅一定會來,跑得快的公司像是台積電已經自備綠電,否則產品賣不出去,所以臺灣既然是國際社會的一員,從中央到地方,從公部門到民間企業,都要提早準備。他也建議如要讓企業保有創新的能力,不妨比照北市府的方法,透過bottom-up和top-down,引進年輕人的思維,讓企業更有效地往前走。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