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養動物空間的景觀設計,與動物福祉息息相關,如何善用植栽營造出棲地環境的樣貌,讓動物們能住得舒適、過得開心、甚至展現自然行為,考驗著照養團隊的專業與智慧!?明(3/12)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地和大家分享一種原產於澳洲,外型神似「鴯鶓」的植物-「千頭木麻黃」,歡迎大家有空多到澳洲動物區走走呦! 臺北市立動物園自1986年搬遷至木柵新園區後,教育場館的規劃即採用「地理生態展示法」的概念,目前共規劃了8個戶外區及6個室內館;各館區動物活動場的設計,也都盡可能地種植動物原棲地的植物,來營造自然景觀,希望讓遊客更容易了解動物的生態習性,並提供動物遮蔽與遮蔭等機能,使動物感到安全和舒適。 8個戶外區包含了澳洲動物區,由於澳洲大陸長期與其他陸地隔離,使得包括無尾熊、袋熊、袋鼠、袋獾在內的有袋類動物得以在此生生不息,演化出各式各樣的生命形式。再加上以鴨嘴獸、針鼴為首的原始卵生哺乳動物,也僅出現在澳洲及其附近島嶼,因此儘管澳洲只佔地球面積的極小比例,依然受到生物地理學家的高度重視。臺北市立動物園當初在規劃澳洲動物區時,亦非常重視植物相的教育展示效果,除了種植許多種澳洲特有的桉樹(尤加利樹)外,還特別在照養鴯鶓的活動場內,種植了許多棵千頭木麻黃,讓動物活動場能更完整地傳達動物、植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千頭木麻黃(Casuarina nana)為常綠小喬木,原產於澳洲東部新南威爾斯州,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它的植株低矮,高度約0.5至2公尺左右,退化成齒狀的葉片,枝濃葉密,讓它整株看起來宛如是一隻活靈活現的鴯鶓,模樣非常有趣!大家下次路過澳洲動物區時,除了睜大眼睛仔細觀察鴯鶓的一舉一動外,可別忘了多看兩眼外型逗趣討喜的千頭木麻黃呦!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臺北市立動物園邀請大家用行動來減少森林資源使用,一起共築都市生態廊道,成為野生動物旅行與停留的休息地。另外「福虎生風-三貓尋虎」體驗營活動,即將在3月12日(六)上午10點開放報名,歡迎國小一到六年級的學生踴躍參加,一起來認識貓科動物,了解牠們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及保育的重要性。報名網址:https://bit.ly/360RaOd。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