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保育類的臺灣獼猴,雖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在108年1月9日公告修正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但在臺灣獼猴降等後,民眾任意飼養來源不明的臺灣獼猴當寵物的案例日益增加。臺北市動物保護處為建立民眾遵循不騷擾、虐待、捕捉、買賣、餵食的原則及不飼養臺灣獼猴當寵物的行為,特別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合作,自111年6月8日星期三上午9時起,每週2次、每場3小時在天母古道與水管路步道舉辦30場免報名、免付費且隨到隨開的「猴臨猴現,猴厲害~天母水管路步道獼猴保育宣導」戶外解說活動,只要10分鐘,老師帶您認識與臺灣獼猴的相處之道。 北市動保處表示,天母古道與水管路步道附近環境裡的山香圓、柚葉藤、紅楠、大葉楠、薜荔、構樹等植物都是臺灣獼猴的食物來源,大家不必擔心獼猴的食物不足而任意餵食;此外,臺灣獼猴族群多半在清晨與黃昏時段離開棲地到山裡覓食,因而會在步道上與大家不期而遇,但不會留下來藏身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搶奪食物。在活動期間,解說老師們會透過天母古道沿線的告示牌及精心製作的道具,讓大家認識臺灣獼猴的生態習性與「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臺灣獼猴的三不原則,也會提醒大家留意臺灣獼猴出沒時的應變方法,不再讓一般民眾在戶外活動時,因擔心臺灣獼猴在野外找不到食物吃的多慮,反成為生態的壓力與人猴衝突的因素。 動保處強調不建議民眾私養臺灣獼猴,很多民眾總想養隻與眾不同的寵物,當臺灣獼猴降等後,民眾通報私養案例迭有所聞。其實,臺灣獼猴除了野性難馴服外,身上亦多帶有人畜共通疾病,例如結核病、狂犬病、猿猴疱疹(B)病毒等常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不僅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在今(111)年5月22日的大會中,更呼籲世界各國加強防範盛行於中、西非地區的猴痘。目前國內雖未發現因接觸獼猴而感染上述疾病的案例,但因部份人畜共通疾病的致命率不容小覷。 動保處也希望透過活動傳達給市民朋友們,進一步了解接觸、餵食、飼養臺灣獼猴的風險。大朋友、小朋友們別忘了,6月8日起的暑假期間到天母古道,利用10分鐘的時間,跟步道協會的老師一起學習、認識臺灣獼猴生態習性。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