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府為維護臺北市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陸續投入近2.2億元經費進行煥民新村建物及環境維護,並於今日舉辦蟾蜍山煥民新村文化景觀再利用工程開工儀式;再利用工程將進行煥民新村建物室內裝修及景觀整頓,預計於112年底前修繕完成,未來煥民新村作為臺北唯一仍有住戶居住的活眷村,將使文化景觀與居民共存共榮,讓煥民新村作為洋溢生命力的眷村文化保存基地。 本局田瑋副局長在開工典禮時致詞表示,在柯市長任內有三個眷村,包括北投中心新村、嘉禾新村和煥民新村正在整修;煥民新村39戶的工程經費耗費約2.2億元,全部由臺北市政府編列預算。但仍有約149戶非屬文化局轄管的住戶建物尚未整修,如果要全部修復,預估仍需7至8億元的經費,漫長的修復過程仍需各界努力,除了文基會進場活化利用文化資產外,社區的發展仍有賴居民共同營造,期待透過文化景觀再利用工程整頓文化景觀環境,並透過社區意識保留住民的生活記憶,讓蟾蜍山煥民新村的文化故事流傳下去。 修復工程維護煥民新村景觀風貌 保存歷史風貌也維護現住戶生活品質 蟾蜍山聚落緊鄰新店溪畔,源自國民政府來臺後在此處設立空軍作戰指揮部,是一座由早期的軍眷、農試所眷戶與後期的城鄉移民共同築居的山城,更是臺北市唯一仍的活眷村,為了保存臺北眷村文化,本府105年8月將蟾蜍山登錄為臺北市「文化景觀」,並陸續辦理兩期修復工程,進行本局轄管煥民新村39棟建物修繕維護作業;並進行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以及汙水幹管工程。使現有住戶有更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同時修復三十餘棟因隨眷戶凋零而逐漸破敗的建物結構;修復工程更於109年完成修復並開放第一棟屋舍「蟾蜍山大客廳」,大客廳具有策展空間、社區教室、活動中心等多種功能,已經成為社區重要的文化創生據點。 蟾蜍山煥民新村訪談紀錄片首度公開描繪在地原住戶生命歷程 本局為記錄煥民新村的發展歷史源流,拍攝「蟾蜍山煥民新村」紀錄片,並於今日開工儀式中公開首映。影片由國內傳統建築研究學者李乾朗老師介紹區域歷史發源,並訪問曾任農業試驗所研究員,也是曾是原住戶的宋細福爺爺,細數煥民新村及農業發展的歷史;董國俊爺爺、劉孫樂年奶奶則分別訴說大時代下的遷徙故事,負責修復工程的陳恆文建築師也於影片中分享煥民新村住戶自力營造房舍,造就與專業建築工程房屋不同的建築特色,影片完整記錄煥民新村的發展歷程和住戶生命故事。今日儀式完成後,原住戶葉媽媽(張貝梅女士)特別與來賓分享她記憶中的眷村好味道-草仔粿,大家齊聚一堂共享眷村美食,細數眷村的回憶故事,也展望煥民新村的未來發展。 訪談、展覽活動為眷村文化保溫 住戶故事為文化景觀增添鮮活記憶 本局除了進行煥民新村的硬體環境改善外,也持續推動眷村文化保存活動;除了辦理銀農進駐計畫,由原住戶進駐建物,保留在地住民與文化景觀獨有的生命連結,也透過城南保溫活動等眷村文化專案,訪談住戶生命故事,並調查歷史資料,透過工作坊、展覽等文化活動,於眷村現地展示推廣眷村文化,並與民族國中和公館國小等鄰近學校合作,辦理生態文化課程,讓更多人認識這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景觀。 公私合作保存蟾蜍山獨特風貌 區域串聯共同發揚眷村文化 蟾蜍山煥民新村是臺北市僅存仍有住戶的活眷村聚落,在地人們的生活故事, 讓文化景觀保有溫暖的心跳。因為聚落的發展橫跨清朝、日本時期及國民政府至今,這塊區域的產權也複雜多元,除了本局管理維護39棟煥民新村建物外,仍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維護8棟歷史建築物,以及國有財產署列管的自力營建家戶。蟾蜍山文化景觀的保存維護,有賴各單位共同合作及在地社群的共榮共好,本局於再利用工程完成後,將持續規劃保溫活動、口述歷史訪調、聚落文物資料收集展覽等眷村文化推廣活動,並與在這塊土地上生長的住戶共同保留煥民新村的文化記憶。而除了進行煥民新村修復再利用工程外外,本府也正積極整修中心新村及嘉禾新村,並規劃將於今年開始陸續開放,期待透過完整保留臺北眷村區域,讓隨著時間逐漸流逝的眷村文化能夠以嶄新的形式重獲新生,保存這段臺灣獨有的歷史文化故事。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