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辦理「城南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打造公共藝術作品「城南紀事,台北既視」,作品入圍文化部「第八屆公共藝術獎」藝術創作獎、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等3獎項,並於111年10月6日頒獎典禮上,由267件參賽案件中脫穎而出,榮獲民眾參與獎殊榮。得獎作品由藝術家成若涵進行歷史調查,並邀請超過百位在地居民、學子商家共同參與創作,以紙雕手法打造長逾80公尺的鐵雕藝術光牆,點亮了公館夜晚的街道,也描繪出滿載城南記憶的故事地圖,讓民眾能徜徉在精細勾勒的藝術作品中,探尋在地的文化記憶。 文化局張蓉真專門委員在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作品「城南紀事,台北既視」透過深度訪談及民眾參與共同創作,設置美麗的公共藝術作品,讓我們體會到一個好的作品,不是只有環境改變,也間接改變了生活在周遭人們的行為,同時特別感謝在過程中參與的民眾以及執行小組委員。藝術家成若涵在致詞時則表示:「感謝能在這片滋養我的土地上創作,人們微不足道的故事,在我眼裡都彌足珍貴。」 「城南紀事,台北既視」串聯城南地景及在地人文特色,由藝術家成若涵走入聚落巷弄,進行田野調查及歷史爬梳,並且深度訪談長年居住在此的居民及店家,透過民眾的眼睛看見城南過往風貌,並辦理紙雕工作坊邀請百位當地居民、在地小學、臺大學生和公館商圈店家等民眾,一筆一畫繪製每個人記憶中專屬於城南的紙雕圖案。長逾八十公尺的光牆除了展示新店溪、瑠公圳等自然美景,也描繪了蟾蜍山居民自製香腸臘肉的眷村風情以及公館街區熱鬧街景,曾緩緩駛過汀洲路的萬新鐵路和寶藏巖昔日自力造屋的情景同樣歷歷在目;訪談者小時候失足落水的驚險故事,以及父親的珍藏照片更化做藏身作品中的驚喜彩蛋,等待觀眾細細發掘品味在地的溫暖故事。 「城南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由藝術家將在地民眾的城南記憶以及創作元素融合至作品中,創作出結合城南常民生活和地景風貌之作品,徹底實踐民眾參與公共藝術創作的理念,使作品同時入圍藝術創作獎、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等三項獎項,並榮獲「民眾參與獎」肯定,文化局將持續透過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公共藝術塑造本市的文化空間氛圍,讓臺北市成為一座典藏藝術的城市,更讓市民生活與藝術沒有距離,本次得獎「城南紀事,台北既視」和更多臺北市公共藝術作品訊息可上臺北市公共藝術網查詢。
文化局辦理「城南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打造公共藝術作品「城南紀事,台北既視」,作品入圍文化部「第八屆公共藝術獎」藝術創作獎、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等3獎項,並於111年10月6日頒獎典禮上,由267件參賽案件中脫穎而出,榮獲民眾參與獎殊榮。得獎作品由藝術家成若涵進行歷史調查,並邀請超過百位在地居民、學子商家共同參與創作,以紙雕手法打造長逾80公尺的鐵雕藝術光牆,點亮了公館夜晚的街道,也描繪出滿載城南記憶的故事地圖,讓民眾能徜徉在精細勾勒的藝術作品中,探尋在地的文化記憶。
文化局張蓉真專門委員在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作品「城南紀事,台北既視」透過深度訪談及民眾參與共同創作,設置美麗的公共藝術作品,讓我們體會到一個好的作品,不是只有環境改變,也間接改變了生活在周遭人們的行為,同時特別感謝在過程中參與的民眾以及執行小組委員。藝術家成若涵在致詞時則表示:「感謝能在這片滋養我的土地上創作,人們微不足道的故事,在我眼裡都彌足珍貴。」
「城南紀事,台北既視」串聯城南地景及在地人文特色,由藝術家成若涵走入聚落巷弄,進行田野調查及歷史爬梳,並且深度訪談長年居住在此的居民及店家,透過民眾的眼睛看見城南過往風貌,並辦理紙雕工作坊邀請百位當地居民、在地小學、臺大學生和公館商圈店家等民眾,一筆一畫繪製每個人記憶中專屬於城南的紙雕圖案。長逾八十公尺的光牆除了展示新店溪、瑠公圳等自然美景,也描繪了蟾蜍山居民自製香腸臘肉的眷村風情以及公館街區熱鬧街景,曾緩緩駛過汀洲路的萬新鐵路和寶藏巖昔日自力造屋的情景同樣歷歷在目;訪談者小時候失足落水的驚險故事,以及父親的珍藏照片更化做藏身作品中的驚喜彩蛋,等待觀眾細細發掘品味在地的溫暖故事。
「城南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由藝術家將在地民眾的城南記憶以及創作元素融合至作品中,創作出結合城南常民生活和地景風貌之作品,徹底實踐民眾參與公共藝術創作的理念,使作品同時入圍藝術創作獎、民眾參與獎及教育推廣獎等三項獎項,並榮獲「民眾參與獎」肯定,文化局將持續透過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公共藝術塑造本市的文化空間氛圍,讓臺北市成為一座典藏藝術的城市,更讓市民生活與藝術沒有距離,本次得獎「城南紀事,台北既視」和更多臺北市公共藝術作品訊息可上臺北市公共藝術網查詢。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