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酒店及舞廳全面停業,酒店小姐無以維生,反而催生了特殊娛樂業勞動者的職業工會。北市勞動局主辦的「2022勞動金像獎影片徵選競賽」,今日於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頒獎典禮,北市勞動局高寶華局長、江明志副局長、金馬聲音設計師周震、金鐘導演陳璽文、評審代表鄭雅慧、曾文珍及臺北市電影委員會饒紫娟總監,以及30餘位市政顧問與工會領袖聯袂出席,表達對勞動議題的支持,不分類首獎由趙若彤執導的《海與岸》獲得,該片記錄三位酒店工作者及經紀人的真實生活面貌,及他們爭取平等工作權、投身職業去汙名化倡議、到組織工會及與社會對話的過程。 高寶華局長於頒獎時表示,本片的導演趙若彤是相當關注勞動權益的年輕影像工作者,連續兩年參加勞動金像獎徵件都入圍且得獎,無論是探討教師的勞動權益,或特殊娛樂業從業者的勞動處境,觀點深入且鞭辟入裡,尤其《海與岸》題材破格新穎,挑戰了社會的即定印象,獲得由學者紀文章、工會代表鄭雅慧及導演曾文珍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認可、肯定其紀錄視角,拔得頭籌奪得首獎及獎金35萬元。 高寶華局長進一步說明,勞動金像獎已邁入第16個年頭,總獎金為75萬元,是以勞工身影或勞動事件為主角及素材的影片徵件競賽,旨在鼓勵社會大眾及影像工作者以勞動故事為出發點,藉由多角度、多面向的詮釋及影像的穿透力,突顯及剖析各式勞動議題,透過影像傳達勞動者的心聲、思想和情感,讓大眾看見勞工故事。 本屆勞動金像獎總獎金為75萬元,除不分類首獎外,長片組第1名由伍心瑜執導的《臨演人生》獲得,本片描述外表光鮮亮麗的影視娛樂幕前工作者,成名前須面對低薪、長工時及未知的工作機會;長片組第2名為黃麗如、鄭治明執導《臺灣紳士》,描述菲律賓移工在臺打拼之餘,也不忘推廣選美文化,展現回歸本我、勇敢做自己的各種生活面貌;長片組第3名是鍾庸執導《阿義》,以外送員這樣非典型勞動工作者為主角,在勞資關係模糊環境下該如何爭取自我權益。3部影片分別獲得10萬、7萬及3萬元獎金。 而短片組第1名為蔡佳璇執導的《有時mama,有時mimi》,記錄一群離鄉背井的移工媽媽及無國籍孩子的故事;短片組第2名《司機on the road公車》由張偉翰執導,透過公車司機的視角,呈現運輸勞動業的辛勞;短片組第3名為陳文枋執導《阿母ㄟ柑仔店與它的關係企業》,描寫早年女性勞動者的堅韌及為母則強的一面,如何讓家庭溫飽、讓生活得以延續,在夾縫中希望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3部影片也分別獲得10萬、7萬及3萬獎金。 北市勞動局表示,今年得獎作品題材非常多元,有非典勞動的工作樣態及修法訴求、移工的社會權益與處境、勞力工作者的勞動價值等議題,這些影片先前於本屆勞工影展期間放映時,邀請主創人員參加座談與觀眾分享拍攝過程,獲得一致好評,期待拋磚引玉,有更多創作者能投入勞動影像紀錄,影片後續將於工會、校園及圖書館等處放映推廣,讓更多人可藉此認識臺灣的勞動環境及關心自身的勞動權益。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酒店及舞廳全面停業,酒店小姐無以維生,反而催生了特殊娛樂業勞動者的職業工會。北市勞動局主辦的「2022勞動金像獎影片徵選競賽」,今日於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頒獎典禮,北市勞動局高寶華局長、江明志副局長、金馬聲音設計師周震、金鐘導演陳璽文、評審代表鄭雅慧、曾文珍及臺北市電影委員會饒紫娟總監,以及30餘位市政顧問與工會領袖聯袂出席,表達對勞動議題的支持,不分類首獎由趙若彤執導的《海與岸》獲得,該片記錄三位酒店工作者及經紀人的真實生活面貌,及他們爭取平等工作權、投身職業去汙名化倡議、到組織工會及與社會對話的過程。
高寶華局長於頒獎時表示,本片的導演趙若彤是相當關注勞動權益的年輕影像工作者,連續兩年參加勞動金像獎徵件都入圍且得獎,無論是探討教師的勞動權益,或特殊娛樂業從業者的勞動處境,觀點深入且鞭辟入裡,尤其《海與岸》題材破格新穎,挑戰了社會的即定印象,獲得由學者紀文章、工會代表鄭雅慧及導演曾文珍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認可、肯定其紀錄視角,拔得頭籌奪得首獎及獎金35萬元。
高寶華局長進一步說明,勞動金像獎已邁入第16個年頭,總獎金為75萬元,是以勞工身影或勞動事件為主角及素材的影片徵件競賽,旨在鼓勵社會大眾及影像工作者以勞動故事為出發點,藉由多角度、多面向的詮釋及影像的穿透力,突顯及剖析各式勞動議題,透過影像傳達勞動者的心聲、思想和情感,讓大眾看見勞工故事。
本屆勞動金像獎總獎金為75萬元,除不分類首獎外,長片組第1名由伍心瑜執導的《臨演人生》獲得,本片描述外表光鮮亮麗的影視娛樂幕前工作者,成名前須面對低薪、長工時及未知的工作機會;長片組第2名為黃麗如、鄭治明執導《臺灣紳士》,描述菲律賓移工在臺打拼之餘,也不忘推廣選美文化,展現回歸本我、勇敢做自己的各種生活面貌;長片組第3名是鍾庸執導《阿義》,以外送員這樣非典型勞動工作者為主角,在勞資關係模糊環境下該如何爭取自我權益。3部影片分別獲得10萬、7萬及3萬元獎金。
而短片組第1名為蔡佳璇執導的《有時mama,有時mimi》,記錄一群離鄉背井的移工媽媽及無國籍孩子的故事;短片組第2名《司機on the road公車》由張偉翰執導,透過公車司機的視角,呈現運輸勞動業的辛勞;短片組第3名為陳文枋執導《阿母ㄟ柑仔店與它的關係企業》,描寫早年女性勞動者的堅韌及為母則強的一面,如何讓家庭溫飽、讓生活得以延續,在夾縫中希望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3部影片也分別獲得10萬、7萬及3萬獎金。
北市勞動局表示,今年得獎作品題材非常多元,有非典勞動的工作樣態及修法訴求、移工的社會權益與處境、勞力工作者的勞動價值等議題,這些影片先前於本屆勞工影展期間放映時,邀請主創人員參加座談與觀眾分享拍攝過程,獲得一致好評,期待拋磚引玉,有更多創作者能投入勞動影像紀錄,影片後續將於工會、校園及圖書館等處放映推廣,讓更多人可藉此認識臺灣的勞動環境及關心自身的勞動權益。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