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2023臺北文學季「讀書俱樂部」特展,自明(15)日起於剝皮寮歷史街區正式開展。開跑記者會於今(14)日登場,多位參展作家及藝術家現身支持,為期間限定的讀書俱樂部熱鬧揭幕。臺北市文化局主任秘書劉得堅致詞時表示,感謝多位作家及藝術家參與,讓臺北的文學推廣活動能自點滴中展開,並凝聚出強大的文學能量,期待能為城市注入更多文化活水。 臺北文學季總策畫封德屏表示,本次特展策畫是為呼應臺北文學季主題「同城之人,文學與共」,回應「共」的誕生與可能,並指出在當下時代,閱讀永遠是不變的核心,希望藉由共讀,可以把臺北的文化寶藏不斷挖掘出來。合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城西營運部總監李志勇也認為,展覽呈現出大家對於文學的熱情與理想,所有參與者都努力用心規劃出最好的一面。 本次展覽以「人人都是VIP」的概念出發,將展場打造成文學的交誼場,邀請民眾成為讀書俱樂部的會員好友。本次特展規劃四大展區,自「大時代」進入「小社群」,再走入作家的私密「共寫間」,更廣邀53位創作者、10家出版社以「伴讀者」的角色,陳列超過百本精選書籍,陪伴讀者在展場中享受靜謐的閱讀時光。期待民眾在讀書俱樂部中探索文學的各種型態與想像,並在展場中認識文學朋友。 【時光廊】穿梭70年時光隧道,俯瞰時代閱讀風景 展區【時光廊】邀請6位時代策展人:黃震南、張國立、應鳳凰、李金蓮、黃威融、盧郁佳策劃不同年代的選書,並展示已絕版的珍貴藏書,如日治作家西川滿已成夢幻逸品的首部公開詩集《媽祖祭》、漫畫家牛哥以費蒙為名出版的暢銷小說《情報販子》、被譽為「留學生文學散文先聲」的作家陳之藩首部作品《旅美小簡》等,藉此引領讀者一同穿越六個不同階段的時代,包含三○、五○、六○、八○、九○年代及兩千年後迄今的文藝思潮。民眾可以透過策展人獨特的選書視角,觀察橫跨日治時期至二十一世紀初的文學環境演變,感受各自殊異的時代氛圍,間接與不同時空的讀者成為心靈相通的朋友。今天導覽特別邀請參與策展的作家李金蓮、盧郁佳分享自己的選書思維。李金蓮以風起雲湧的八○年代為主題,透過「社會變遷」、「文學發展」與「私心偏愛」的範疇呈現時代氛圍,試圖還原在女性主義、民主改革等社會浪潮下的臺灣出版樣貌。盧郁佳則以兩千年以後的選書開展,更著重於個人與社會的對話與碰撞,從結構上一探世界,無論是上對下的權勢性侵、大與小的國際關係等,都呈現了當代人迫切面臨的問題。 【社群Bar】集結5處作家私房俱樂部,聚焦文學多元面貌 展區2【社群Bar】則介紹包含「文友通訊」、「臺大現代詩社」等橫跨50年代至今的5處文學社群。展場中透過時代物件的營造,讓參觀的民眾更能融入不同年代的氛圍,如現場展示「小說家讀者8P」的櫥窗寫作運動、「字母會」的文學Live「關於寫作的報告」影片,讓沒有參加過的民眾,也能在展場實際體驗當時的寫作氛圍;參與者將會發現,文學創作也許不只是單打獨鬥,成群結社、相互扶持的文學情誼,也可以讓寫作之路走得更遠! 「小說家讀者8P」由作家許榮哲代表,如今八位作家都仍活躍於文壇,包含奪下各項圖書大獎的甘耀明等人,許榮哲並笑談當年創辦的《野葡萄》雜誌第一期封面是名模林志玲,以生猛的形式衝撞文學,以實際行動取代腦內風暴。 新世代的文學團體「想像朋友寫作會」由作家李奕樵介紹,自2013年起由耕莘寫作會獨立出來,如今已發展成上百位文學寫作愛好者的共享之地。他們的「小說批鬥會」以直球對決創作,使用大量雲端服務減少運營成本,讓寫作者彼此檢驗錯誤,以利作者們飛躍式成長,並建立起一套循環模式。 【共寫間】打開作家寫稿私密空間,邀你參與共同書寫本展區邀請張亦絢、瀟湘神兩位作家在展場復刻私密寫作空間,與民眾來一場跨越地域與時空限制的共寫之旅!瀟湘神規劃的「東臺灣的尋妖日誌」,展出「事前調查資料」與「親筆手寫筆記」,觀者可感受作家在記錄踏查過程中的在地故事與心得,並不定時拋出各種問題,邀請現場觀眾回饋,構成「不在場」的共寫參與。瀟湘神表示東北海岸的妖怪異聞,其實是臺灣的邊緣歷史,而透過書寫重新探測之外,共寫能夠展開集體的想像。 張亦絢則以「雙關嶼:把作家關起來,讓文學關不住」為概念,試圖「居家隔離」參與者,打破「悠閒舒適」的創作想像,帶給進入展間的民眾一場寫作試煉!她表示只要進入展間,就必須「非寫不可」,並提供25分鐘的「文思敏捷」及55分鐘的「開懷暢飲」兩種寫作模式,開放給不熟悉創作的民眾、剛起步的寫作新手及創作好手等3種對象自由挑選,藉由扮演作家角色,一起感受何謂寫作的孤獨。 【閱讀艙】陳列超過百本精選書籍,逾50位作家做你的文學朋友最後讀書俱樂部更邀請53位創作者,如詩人徐珮芬、攝影師汪正翔、演員連俞涵等人,以「伴讀者」的角色,分享給讀者他們各自推薦的書籍,並在書中留下手寫劃記及文字,並透過如李桐豪的擴香石、崔舜華的祕魯聖木等「伴讀小物」開啟閱讀的另一層情境,彷彿能嗅到文字的溫度! 本區邀請到作家馬翊航、詩人蕭宇翔導覽介紹,兩人的選書都不約而同選擇了陳育虹的《霞光與其他》,透過作家筆記能窺見閱讀的不同面向。而馬翊航的另一本選書《都會野花野草圖鑑》與伴讀小物咖啡豆,均係以植物作為指引,提供閱讀城市的不同方法;蕭宇翔選擇曹疏影《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呈現青澀與母性的對應,伴讀小物火山灰與珊瑚礁碎片,則可時時提醒他潛藏在思緒之海底下的靈光。 10家出版社則以「編輯」的選書眼光出發,推薦超過一百本讀者們不可不讀的好書,展覽更將策劃不同的「Read+ing 共讀分享會」,邀請作者至現場與讀者現場同歡。參與者可與作者及書迷同好一起交流,在這個期間限定的俱樂部結交文學朋友! 限量入會徽章,成為讀書俱樂部的VIP4/15(六)~5/14(日)展覽期間每日限量贈送「隨讀隨寫筆記本」,歡迎民眾在觀展過程中可即時記錄心得與筆記;並邀請民眾填寫特展回饋問卷,即有機會獲得讀書俱樂部限量的「入會徽章」,一起成為讀書俱樂部的VIP。 「2023臺北文學季」系列活動則將持續到6月8日,本次特展於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同步舉辦3場延伸講座活動,即日起可至官網報名參加,現場亦將保留部分名額予民眾;展覽現場舉辦Read+ing 共讀分享會,無需報名,現場額滿為止。 展覽手冊可至臺北市各藝文場館免費索取,或至活動官網下載電子版。更多活動資訊亦請鎖定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粉絲頁、臺北文學季粉絲頁或活動官方網站,特展服務專線請洽(02)2343-3142轉506鄭小姐。
由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2023臺北文學季「讀書俱樂部」特展,自明(15)日起於剝皮寮歷史街區正式開展。開跑記者會於今(14)日登場,多位參展作家及藝術家現身支持,為期間限定的讀書俱樂部熱鬧揭幕。臺北市文化局主任秘書劉得堅致詞時表示,感謝多位作家及藝術家參與,讓臺北的文學推廣活動能自點滴中展開,並凝聚出強大的文學能量,期待能為城市注入更多文化活水。
臺北文學季總策畫封德屏表示,本次特展策畫是為呼應臺北文學季主題「同城之人,文學與共」,回應「共」的誕生與可能,並指出在當下時代,閱讀永遠是不變的核心,希望藉由共讀,可以把臺北的文化寶藏不斷挖掘出來。合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城西營運部總監李志勇也認為,展覽呈現出大家對於文學的熱情與理想,所有參與者都努力用心規劃出最好的一面。
本次展覽以「人人都是VIP」的概念出發,將展場打造成文學的交誼場,邀請民眾成為讀書俱樂部的會員好友。本次特展規劃四大展區,自「大時代」進入「小社群」,再走入作家的私密「共寫間」,更廣邀53位創作者、10家出版社以「伴讀者」的角色,陳列超過百本精選書籍,陪伴讀者在展場中享受靜謐的閱讀時光。期待民眾在讀書俱樂部中探索文學的各種型態與想像,並在展場中認識文學朋友。
【時光廊】穿梭70年時光隧道,俯瞰時代閱讀風景
展區【時光廊】邀請6位時代策展人:黃震南、張國立、應鳳凰、李金蓮、黃威融、盧郁佳策劃不同年代的選書,並展示已絕版的珍貴藏書,如日治作家西川滿已成夢幻逸品的首部公開詩集《媽祖祭》、漫畫家牛哥以費蒙為名出版的暢銷小說《情報販子》、被譽為「留學生文學散文先聲」的作家陳之藩首部作品《旅美小簡》等,藉此引領讀者一同穿越六個不同階段的時代,包含三○、五○、六○、八○、九○年代及兩千年後迄今的文藝思潮。民眾可以透過策展人獨特的選書視角,觀察橫跨日治時期至二十一世紀初的文學環境演變,感受各自殊異的時代氛圍,間接與不同時空的讀者成為心靈相通的朋友。
今天導覽特別邀請參與策展的作家李金蓮、盧郁佳分享自己的選書思維。李金蓮以風起雲湧的八○年代為主題,透過「社會變遷」、「文學發展」與「私心偏愛」的範疇呈現時代氛圍,試圖還原在女性主義、民主改革等社會浪潮下的臺灣出版樣貌。盧郁佳則以兩千年以後的選書開展,更著重於個人與社會的對話與碰撞,從結構上一探世界,無論是上對下的權勢性侵、大與小的國際關係等,都呈現了當代人迫切面臨的問題。
【社群Bar】集結5處作家私房俱樂部,聚焦文學多元面貌
展區2【社群Bar】則介紹包含「文友通訊」、「臺大現代詩社」等橫跨50年代至今的5處文學社群。展場中透過時代物件的營造,讓參觀的民眾更能融入不同年代的氛圍,如現場展示「小說家讀者8P」的櫥窗寫作運動、「字母會」的文學Live「關於寫作的報告」影片,讓沒有參加過的民眾,也能在展場實際體驗當時的寫作氛圍;參與者將會發現,文學創作也許不只是單打獨鬥,成群結社、相互扶持的文學情誼,也可以讓寫作之路走得更遠!
「小說家讀者8P」由作家許榮哲代表,如今八位作家都仍活躍於文壇,包含奪下各項圖書大獎的甘耀明等人,許榮哲並笑談當年創辦的《野葡萄》雜誌第一期封面是名模林志玲,以生猛的形式衝撞文學,以實際行動取代腦內風暴。
新世代的文學團體「想像朋友寫作會」由作家李奕樵介紹,自2013年起由耕莘寫作會獨立出來,如今已發展成上百位文學寫作愛好者的共享之地。他們的「小說批鬥會」以直球對決創作,使用大量雲端服務減少運營成本,讓寫作者彼此檢驗錯誤,以利作者們飛躍式成長,並建立起一套循環模式。
【共寫間】打開作家寫稿私密空間,邀你參與共同書寫
本展區邀請張亦絢、瀟湘神兩位作家在展場復刻私密寫作空間,與民眾來一場跨越地域與時空限制的共寫之旅!瀟湘神規劃的「東臺灣的尋妖日誌」,展出「事前調查資料」與「親筆手寫筆記」,觀者可感受作家在記錄踏查過程中的在地故事與心得,並不定時拋出各種問題,邀請現場觀眾回饋,構成「不在場」的共寫參與。瀟湘神表示東北海岸的妖怪異聞,其實是臺灣的邊緣歷史,而透過書寫重新探測之外,共寫能夠展開集體的想像。
張亦絢則以「雙關嶼:把作家關起來,讓文學關不住」為概念,試圖「居家隔離」參與者,打破「悠閒舒適」的創作想像,帶給進入展間的民眾一場寫作試煉!她表示只要進入展間,就必須「非寫不可」,並提供25分鐘的「文思敏捷」及55分鐘的「開懷暢飲」兩種寫作模式,開放給不熟悉創作的民眾、剛起步的寫作新手及創作好手等3種對象自由挑選,藉由扮演作家角色,一起感受何謂寫作的孤獨。
【閱讀艙】陳列超過百本精選書籍,逾50位作家做你的文學朋友
最後讀書俱樂部更邀請53位創作者,如詩人徐珮芬、攝影師汪正翔、演員連俞涵等人,以「伴讀者」的角色,分享給讀者他們各自推薦的書籍,並在書中留下手寫劃記及文字,並透過如李桐豪的擴香
石、崔舜華的祕魯聖木等「伴讀小物」開啟閱讀的另一層情境,彷彿能嗅到文字的溫度!
本區邀請到作家馬翊航、詩人蕭宇翔導覽介紹,兩人的選書都不約而同選擇了陳育虹的《霞光與其他》,透過作家筆記能窺見閱讀的不同面向。而馬翊航的另一本選書《都會野花野草圖鑑》與伴讀小物咖啡豆,均係以植物作為指引,提供閱讀城市的不同方法;蕭宇翔選擇曹疏影《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呈現青澀與母性的對應,伴讀小物火山灰與珊瑚礁碎片,則可時時提醒他潛藏在思緒之海底下的靈光。
10家出版社則以「編輯」的選書眼光出發,推薦超過一百本讀者們不可不讀的好書,展覽更將策劃不同的「Read+ing 共讀分享會」,邀請作者至現場與讀者現場同歡。參與者可與作者及書迷同好一起交流,在這個期間限定的俱樂部結交文學朋友!
限量入會徽章,成為讀書俱樂部的VIP
4/15(六)~5/14(日)展覽期間每日限量贈送「隨讀隨寫筆記本」,歡迎民眾在觀展過程中可即時記錄心得與筆記;並邀請民眾填寫特展回饋問卷,即有機會獲得讀書俱樂部限量的「入會徽章」,一起成為讀書俱樂部的VIP。
「2023臺北文學季」系列活動則將持續到6月8日,本次特展於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同步舉辦3場延伸講座活動,即日起可至官網報名參加,現場亦將保留部分名額予民眾;展覽現場舉辦Read+ing 共讀分享會,無需報名,現場額滿為止。
展覽手冊可至臺北市各藝文場館免費索取,或至活動官網下載電子版。更多活動資訊亦請鎖定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粉絲頁、臺北文學季粉絲頁或活動官方網站,特展服務專線請洽(02)2343-3142轉506鄭小姐。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