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日期:113年12月19日 「退休」是現代人普遍會經歷的人生階段,退休後沒有生活目標,影響健康,罹患疾病風險增60%,該如何減少退休帶來的失落感,降低罹患老年憂鬱的風險。 WHO(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2.6億人以上患有憂鬱症,盛行率約3~4%,65歲以上的高齡憂鬱症盛行率更高達10%,相當於每10個老人就有1人患有憂鬱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文瑩說,老年憂鬱症,往往是多重危險因子導致,包括多重身體疾病(如各種慢性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或是遺傳及特殊壓力事件,如經濟因素、早期創傷;另需要特別關注的議題是失落感,像是身份地位喪失、社會價值低落、伴侶過世等都有影響。另外,老年憂鬱症患者相較於沒有的族群,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多出二倍,由於憂鬱症也會有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一般人往往會把憂鬱症狀與失智搞混。老年憂鬱症如果沒有好好治療,最後也會演變成失智症;而憂鬱的情緒及表徵,也常是失智前期的表現。 近年來由於積極宣導,民眾大多都較熟悉一般年輕及成年人的憂鬱症狀,包含:情緒低落、憂鬱乏力、做事提不起勁、失眠、睡太少(或過多)、食慾減少(或增加)、覺得活著沒價值沒希望、有自殺意念等等。而憂鬱症,在老年人身上的表現,通常較不典型,一般常見以下兩類表徵:1. 老年憂鬱症,常以身體症狀或疼痛來表現:主要是長輩不習慣表達自我的情緒及心理狀態,也較傾向壓抑而非表達,所以經常會以無法解釋的身體症狀或難治型疼痛,來傳達其內在心情的不適。2. 老年憂鬱症患者,在憂鬱發作時會有專注力下降、記憶力不佳、呈現失能等情形,很容易和失智症混淆,通常記憶力或認知功能下降,也會伴隨其他憂鬱症狀,且失能下降速度較快(相較於阿茲海默症)。 陳文瑩表示,憂鬱和失智是影響老年身心健康的兩大威脅,一般可從「日常」「情緒」「認知」等來觀察。如上述症狀持續超過兩周以上,且每天有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情緒低落、充滿負面想法、對生活喪失興趣時,就要高度注意長者是否有憂鬱傾向,應即時就醫評估,及早診斷治療。 老年憂鬱症在診斷上,會需要先了解各種身體疾病及相關因素,透過問診並依病史來診斷及給予治療,目前透過適當藥物搭配心理治療,對老年輕、中度患者的療效很好,不比年輕憂鬱症患者效果差;而針對難治型的憂鬱症患者,需要時會輔助以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目前也都有顯著的效果。 陳文瑩指出,老年憂鬱的病因,可能來自於生理、心理、社會等不同的因素,年長者的身心健康,可以”三動”來做為預防保健的準則,透過身動、腦動、互動的三原則,作為老年憂鬱的預防行動。身動:慢性心血管或中風等疾病,都屬於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因此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可增進自我效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腦動:轉動大腦活絡腦部,轉換情緒,降低失智發生。互動:透過良好的互動與陪伴,以因應高齡者面對的角色轉換與生活模式改變,因應高齡產生的孤獨感與失落感。三管齊下,對預防憂鬱症有其正面效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高居各年齡層之首。老年憂鬱已然成為高死亡率的風險。了解憂鬱症相關的知識,除了檢視自身的精神狀態外,也可多了解憂鬱症的危險因子、預防方式以及就醫管道,幫助自己也守護長輩。
發稿日期:113年12月19日
「退休」是現代人普遍會經歷的人生階段,退休後沒有生活目標,影響健康,罹患疾病風險增60%,該如何減少退休帶來的失落感,降低罹患老年憂鬱的風險。
WHO(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2.6億人以上患有憂鬱症,盛行率約3~4%,65歲以上的高齡憂鬱症盛行率更高達10%,相當於每10個老人就有1人患有憂鬱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文瑩說,老年憂鬱症,往往是多重危險因子導致,包括多重身體疾病(如各種慢性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或是遺傳及特殊壓力事件,如經濟因素、早期創傷;另需要特別關注的議題是失落感,像是身份地位喪失、社會價值低落、伴侶過世等都有影響。另外,老年憂鬱症患者相較於沒有的族群,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多出二倍,由於憂鬱症也會有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一般人往往會把憂鬱症狀與失智搞混。老年憂鬱症如果沒有好好治療,最後也會演變成失智症;而憂鬱的情緒及表徵,也常是失智前期的表現。
近年來由於積極宣導,民眾大多都較熟悉一般年輕及成年人的憂鬱症狀,包含:情緒低落、憂鬱乏力、做事提不起勁、失眠、睡太少(或過多)、食慾減少(或增加)、覺得活著沒價值沒希望、有自殺意念等等。而憂鬱症,在老年人身上的表現,通常較不典型,一般常見以下兩類表徵:
1. 老年憂鬱症,常以身體症狀或疼痛來表現:主要是長輩不習慣表達自我的情緒及心理狀態,也較傾向壓抑而非表達,所以經常會以無法解釋的身體症狀或難治型疼痛,來傳達其內在心情的不適。
2. 老年憂鬱症患者,在憂鬱發作時會有專注力下降、記憶力不佳、呈現失能等情形,很容易和失智症混淆,通常記憶力或認知功能下降,也會伴隨其他憂鬱症狀,且失能下降速度較快(相較於阿茲海默症)。
陳文瑩表示,憂鬱和失智是影響老年身心健康的兩大威脅,一般可從「日常」「情緒」「認知」等來觀察。如上述症狀持續超過兩周以上,且每天有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情緒低落、充滿負面想法、對生活喪失興趣時,就要高度注意長者是否有憂鬱傾向,應即時就醫評估,及早診斷治療。
老年憂鬱症在診斷上,會需要先了解各種身體疾病及相關因素,透過問診並依病史來診斷及給予治療,目前透過適當藥物搭配心理治療,對老年輕、中度患者的療效很好,不比年輕憂鬱症患者效果差;而針對難治型的憂鬱症患者,需要時會輔助以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目前也都有顯著的效果。
陳文瑩指出,老年憂鬱的病因,可能來自於生理、心理、社會等不同的因素,年長者的身心健康,可以”三動”來做為預防保健的準則,透過身動、腦動、互動的三原則,作為老年憂鬱的預防行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高居各年齡層之首。老年憂鬱已然成為高死亡率的風險。了解憂鬱症相關的知識,除了檢視自身的精神狀態外,也可多了解憂鬱症的危險因子、預防方式以及就醫管道,幫助自己也守護長輩。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