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新聞網」首頁 |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稿日:2021/1/14 下午 12:44:00
| 發稿人:宗族 | 修改新聞稿 |
| 世界陳姓總會理事(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參拜北海岸地區最早的開漳聖王廟~金包里廣安宮
|
|
| ![]() ![]() ![]() ![]() ![]() ![]() 世界陳姓總會理事(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參拜北海岸地區最早的開漳聖王廟~金包里廣安宮 |
[記者 傑出青年陳偉仁 報導]世界陳姓總會理事(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表示,金包里廣安宮,初名聚星堂,日本投降後更名為廣安宮。位在台灣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的一座道教廟宇,又稱「金山老街廟」,在金山老街的中心點。 主奉漳州府的鄉土神開漳聖王,配祀關聖帝君、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觀音菩薩、太歲星君等。 清代乾隆年間有福建漳州府陳姓先民入墾金包里(金山),初期建築草庵供奉隨身奉祀的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伉儷香火,定名聚星堂,多為金包里陳氏同宗子弟祭拜,又稱陳聖王公廟,簡稱聖公廟,屬於陳氏家族廟性質。嘉慶、道光、同治、光緒、日治年間曾經數次重修,金包里老街居民亦多所膜拜,堪稱北臺灣最早的「開漳聖王廟」。 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年間,雕塑分靈神像「二王」,迎至內湖碧山巖開光點眼,典禮完畢,金山的善信欲將二王神像放在輦轎(兩人抬的小神轎)之上,要抬回金山,誰知神像連同轎子突然飛出廟外,眾人急急追趕,至公館崙(今萬里區磺潭)失去蹤影,公館崙鄉民則表示看見此神轎往金山方向飛去,善信追不到,只好回廟裏報訊,誰知神像連同輦轎已在廟中神案之上,從此金山傳言;「金山二王爺,免扛自己行」,而從此公館崙檀越篤信二王,每逢廟會,必定迎接二王神像到當地接受燒香禮拜。 金包里陳姓宗族屯墾歷史 據文史工作者的採集紀錄,宜蘭縣員山「金包里古」地區,為漳州人陳德利等人自金包里(今新北市金山區)移居而來,移居時期從清嘉慶年間開始,撫番拓墾,並以原居住地為名,故稱「金包里古」。 這些金包里陳氏宗族移居宜蘭金包里古已屬「二度移民」,即從漳州渡海來台的陳氏先民,先在金山生活了一段時間,後除一部分定居金山老街外,部分支族遷徙至竹子山山麓及半嶺一帶,部分支族則遷居宜蘭。 根據宜蘭員山「金包里古」當地口述歷史表示,當初共有五十位自金山移民宜蘭的先民,其中一位被原住民所殺害,剩下四十九人。四十九人中,有人背著玄天上帝、有人背著開漳聖王神像來到宜蘭員山,後來並籌建「玄開廟」供奉,與金包里堡「開漳聖王陳聖公廟」同出一源。 後來這些移民從道光年間開始,以陳奠邦為墾首,統領地方公共事務,排難解紛,而「金包里古(股)」即代表係這些來自「金包里」的移民們所統領共有。 2020年1月,時任廣安宮住持之陳宥成先生也表示,先民移居宜蘭時,多從金山廣安宮分靈供奉,據傳宜蘭地區有22間以上的開漳聖王廟,祖廟均為金山廣安宮,而廣安宮也長期與宜蘭地區的宮廟交流。 2020年間我多次造訪金山廣安宮參拜祈福,也親自前往宜蘭縣員山金包里股參拜「玄開廟」開漳聖王,拜會宜蘭縣傑出的陳姓宗親陳歐珀立法委員,暸解宜蘭縣員山陳姓宗親的分佈與近況,多次的訪問談話,充分顯示兩地的陳氏宗親奮鬥歷程與成果豐碩,這是二百多年來首度關心連結兩地的宗親歷史的相見歡,也為金包里三百年前陳氏宗親開基祖拓墾金包里歷史開枝散葉的成果做出了見證,陳氏宗親敬天法祖,恪守祖訓,金山、員山陳氏之光。 |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