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在荷蘭|居住是人權|完整的空間設計|
1901年荷蘭才通過住宅法案(Woningwet),把居住權當成基本人權 由國家介入提供底層民眾好的居住環境。
荷蘭社會住宅將私有與公共空間, 巧妙地在有限的資源裡 將郵局、澡堂、集會所等空間導入設計 讓工人階級也享有跟中產階級相等的權利 同時能參與政治,關心自己的權利。
蓋社會住宅一點也不難 只是被建商、財團綁架的政府根本不想做。
社會住宅近年來才成為台灣社會最熱門的議題,但早在100多年前,荷蘭就開始興建社會住宅,我們今天特別拜訪了荷蘭現存最早的社會住宅及社會住宅Het Schip的博物館,了解荷蘭社會住宅發展的歷史。
故事要從早期荷蘭勞工階級的生活環境開始,狹小陰暗的房屋地下室,小小6坪的房間,常常要塞入5-7個人的家庭,陰暗潮濕的環境,不但造成疾病滋生,因為酗酒等社會因素,社會底層的自殺率更是可怕,一直到社會主義者執政,1901年荷蘭才通過住宅法案(Woningwet),把居住權當成基本人權,由國家介入提供底層民眾好的居住環境。
當時的這群建築師深受社會主義影響,深信居住權是基本人權,同時認為勞工階級也應該有欣賞藝術的權利,因此,在有限的資金下還是興建了很多帶有美學觀念的住宅,規劃了完整的私有與公共空間,巧妙地在有限的資源裡,將郵局、澡堂、集會所等空間導入設計,讓工人階級也享有跟中產階級相等的權利,同時能參與政治,關心自己的權利。
而荷蘭的社會住宅就從100年前一直發展到現在,今天,在荷蘭有高達30以上的居民住在社會住宅,社會住宅的費用只有私人租屋的一半,而居住權是人權的觀念也深植在荷蘭人心中,不只是荷蘭居民,連合法到此唸書的外國學生,也可以申請租屋補助,用低廉的價格住進社會住宅。更因為與一般住宅混居,社會住宅早已擺脫污名化,成為搶手的居住房舍。
在社會住宅比例不到0.1的台灣,社會住宅的需求非常急迫,我們特別來到這裡取經,學習荷蘭100多年的經驗,希望明年開始的桃園社會住宅建設能順利,未來能真正照顧需要的人。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