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發稿日:2015/8/30 下午 09:06:00
個人簡介
|
修改新聞稿
|
回到「教育校園區」
發稿人:市府新聞處
回「新聞網」首頁
上一則教育校園
下一則教育校園
新聞賞金:86元
鼓勵作者,給賞!
寫得真好!賞10元
寫得不錯!賞8元
很認真!賞6元
辛苦了!賞4元
安慰獎!賞2元
|
上一則
|
下一則
視察營養早餐推動整備情形 鄭市長:提供弱勢學童免費營養早餐,讓孩子享受在地安心食材
您尚未登入會員!
帳號
密碼
新會員註冊
分享臉書時若無法顯示照片,請先按此,輸入網址後再按「擷取新的抓取資訊」鈕
視察營養早餐推動整備情形 鄭市長:提供弱勢學童免費營養早餐,讓孩子享受在地安心食材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9)日上午前往八德區大忠國小,視察104學年度營養早餐推動整備情形時表示,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吃得好,才會健康、聰明、有活力,市府於今年9月的新學期推出「國小弱勢學童免費營養早餐」,希望提供經濟弱勢或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的學童溫暖,此外,104學年度9月開始,市府推出營養午餐「天天安心食材」計畫,讓學童天天都能享用在地的有機蔬菜。
鄭市長表示,希望給弱勢學童多一些溫暖,市府將自今年9月的104學年度開始推動「國小弱勢學童免費營養早餐」,提供給就讀本市所屬公立國小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突遭變故及家境清寒等經濟弱勢學童,這是落實對弱勢家庭的照顧。今年採取實質認定的方式,如家長臨時失業或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等,依學校教師認定即可,無須低收入證明,市府會落實照顧弱勢家庭的政策,讓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感受溫暖。
鄭市長提到,依各校所處區域特性不同,營養早餐供應主要採3種供應方式。第一種是由「學校自辦」,讓有廚工及設備的學校自己烹煮營養早餐;第二種是與附近早餐店或超商合作,目前有38所學校以發放「代用券」,讓學生就近購買;第三種使用「團膳平臺」,分別為安佳、青葉及松晟企業社,每日將符合營養菜單、標章規定的營養早餐送至學校,讓學童可在校內安心享用早餐,目前有132所學校採取這種方式。
鄭市長說,此項政策每天早餐費用為30元,104年度所需費用共計新臺幣4,355萬元,全數由市府經費補助,預計將有1萬5,000名學童受惠,依據營養師建議,每日早餐有穀類、蛋、肉、蔬果、豆漿牛奶,營養價值高,吃得更健康。
鄭市長強調,市府也請學校營養師,針對廠商所提供之早餐品質及營養價值,進行嚴格把關與分析,照顧弱勢營養絕對不能打折扣。9月份的菜單已由營養師審查完畢,供應的早餐,如:割包夾燒肉、薑味冬瓜湯、漢堡、豆漿等,讓學童吃得安心又健康,落實市府照顧弱勢學童之美意。
鄭市長提到,大忠國小的廚房作為示範點,廚房的設備機具、乾淨程度、作業流程,皆能與飯店相比。9月1日新政策上路後,市府將視實施成效,評估三種供應早餐的方式,落實照顧弱勢孩童的政策。
鄭市長還說,今年9月份的新學期開始,營養午餐也開始實施「天天安心食材」計劃,每位學生增加5元的食材費,營養午餐供應「有機蔬菜」由2天增加為3天,另外2天也分別提供「吉園圃蔬菜」及「非基因改造食材」,讓學生天天都能享用安心食材。
鄭市長提及,桃園是北部地區最大的蔬菜產地,產量足夠供應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桃園有機農業具相當規模,市府要保護有機農業,維護供應平臺品質。目前市農會的供應平台及團膳平台,全部採用桃園生產的蔬菜,自9月1日起供應桃園市營養午餐的有機蔬菜,請教育局與農業局、衛生局合作組成「食材來源」稽查小組,從農場到餐桌,進行全流程「食材履歷透明化」管理,讓桃園的學童都能吃到桃園在地的蔬菜,享受最健康、最好的有機蔬菜,也讓學生認識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現場包含桃園市議員張肇良、趙正宇、劉茂群、呂林小鳳、蔡永芳,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德、農業局長謝長勝、八德區長陳玉明均出席現場。
按此進入「新聞快訊區」,快速掌握即時情報!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轉載至
|
回「新聞網」首頁
|
上一則
|
下一則
|
上一則教育校園
下一則教育校園
尚未登入會員,無法回應!
登入會員
|
新會員註冊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 (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作 者:
尚未登入會員,無法回應!
標 題:
表 情:
內 容:
檔 案
1
:
(長寬邊請控制在700 pixel以內)
圖片分類:
不 分 類
人物
山川
美女
俊男
民生
地景
民俗
記者群像
動物
建築
生態
影劇
體育
海外
社會
政治
流行
科技
旅遊
國防
教育
焦點
鄉鎮市
縣府
議會
經濟
飲食
農漁
衛生
環保
醫學
藝文
交通
勞工
消費
(可同步將照片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 說
1
:
檔 案
2
:
(長寬邊請控制在700 pixel以內)
圖片分類:
不 分 類
人物
山川
美女
俊男
民生
地景
民俗
<% If GoArea<>"訐譙" Then %>
<%=NewGoArea%>
<% End IF %>
記者群像
動物
建築
生態
影劇
體育
海外
社會
政治
流行
科技
旅遊
國防
教育
焦點
鄉鎮市
縣府
議會
經濟
飲食
農漁
衛生
環保
醫學
藝文
交通
勞工
消費
(可同步將照片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 說
2
:
檔 案
3
:
(長寬邊請控制在700 pixel以內)
圖片分類:
不 分 類
人物
山川
美女
俊男
民生
地景
民俗
<% If GoArea<>"訐譙" Then %>
<%=NewGoArea%>
<% End IF %>
記者群像
動物
建築
生態
影劇
體育
海外
社會
政治
流行
科技
旅遊
國防
教育
焦點
鄉鎮市
縣府
議會
經濟
飲食
農漁
衛生
環保
醫學
藝文
交通
勞工
消費
(可同步將照片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 說
3
:
「上傳」更多圖片、影音或文字檔案
(圖片、圖說可留白)
上傳中,完成後將自動跳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