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文史研究叢書112年交出亮麗成績單,繼《續修新竹縣志》、《泰雅文化新編》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項肯定,文化局再推出《細說關西歷史人物》和《新竹縣老戲院面面觀》兩部優質作品,今(7日)在新竹縣縣史館大廳舉辦「112 年度文史研究叢書成果發表會」,邀請萬金蓮、羅世維兩位作者分享調查、紀錄及寫作歷程。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細說關西歷史人物》是由萬金蓮老師花了10年時間完成,書中詳細描寫70位關西地區人物的豐功偉業,一推出就售光,需要再印刷,非常受歡迎,他看了後也覺得相當精采;另一本《新竹縣老戲院面面觀》則總結新竹縣過去到現在各鄉鎮的老戲院,他也看到了書中紀錄了他的家鄉峨眉有2間戲院,現今老戲院一一退出市場,新型影城取而代之,這本書讓大家可以緬懷過去歷史,很值得大家欣賞。 文化局長李安妤表示,《細說關西歷史人物》作者萬金蓮老師從關西高中退休後,致力關西鄉土教育推動,為關西知名文史工作者。萬金蓮老師透過文獻調查、耆老訪談,撰述清代、日治到戰後關西地區的70位歷史人物;他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史都蘊含「家族、開墾、臺灣史」三大元素,不僅見證關西歷史的發展、資源的開拓,更將一生奉獻鄉里;在萬老師的筆下,窺見關西地區的社會人文脈絡,不僅讓關西在地人讀來親切感動,也是研究桃竹苗地區客家人的重要參考文獻。 《新竹縣老戲院面面觀》作者羅世維老師因家族在文化娛樂蓬勃發展的湖口老街上開電影院,電影見證了他的童年成長,也成為最珍貴的回憶。羅世維先生退休後投入地方文史研究,利用十餘年的時間走訪新竹縣十三鄉鎮的電影院,詳實記錄51處映演空間從設置、發展、變遷、歇業、閒置到再利用的歷程,也對戲院做各方面的觀察分析,特別是將從事戲院行業的事業夥伴,如經營者、辯士、放映師、演員等與戲院的互動經驗留下珍貴的紀錄。 戲院從早期現場演出「土生土長」的採茶戲、歌仔戲,到現在播放國際影片,見證臺灣大眾生活娛樂的變遷;希望藉由這些映演文化勾起大家的回憶,讓戲院所在地居民穿越時空,重新認識自己生活空間的歷史。 萬金蓮表示,感謝文化局有這麼好的出版機制,大量保存新竹縣的文史資產,成為文史工作者發表園地,也是歷史浪淘中的見證者;羅世維也分享田野調查過程中,因老戲院的經營者、耆老已過世,或有些人認為戲院沒落、歇業,不是光榮的事而不願多談,資料收集不易,非常感謝文化局在編輯過程中大力協助,讓他完成這本書。 撰稿人:文化局史料文獻科提供、新聞處彙整 聯絡人:張科長 聯絡電話:5510201#700
[另開新視窗][jpg]官網-文化局今(7日)在新竹縣縣史館大廳舉辦「112 年度文史研究叢書成果發表會」.JPG [另開新視窗][jpg]官網-邀請萬金蓮老師分享調查、紀錄及寫作歷程。.JPG [另開新視窗][jpg]官網-邀請羅世維老師分享調查、紀錄及寫作歷程。.JPG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