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吉隆坡APEC時,K-Horn Science Inc.(KSI)董事長丁玲虹擔任「Market Access」(市場行銷)講師時,為回應遭受亞洲金融風暴所苦的經濟體問題,由主辦單位協助把預備的「海洋世紀的中心」投影片(Fig 1)在會場放映,解說:「未來是海洋世紀,需要智慧產業,促成海洋型經濟---」贏得「電子商務」(Steering the Electronic Commerce)法案,為「ICT」(資通科技)、「IPR」(智慧財產權)的提案奠定基礎,催生了21世紀的資訊社會。今天,調出當年的投影片,把TPP第一輪締盟的12國以線條連結,可以看出美國極力落實「海洋世紀」,而台灣正好在其中心位置(Fig 2)。
美國在二戰後,享受十幾年的美好歲月,但隨著甘迺迪總統英年早逝,美國則每下愈況;尼克森在1969年入主白宮後的政策轉向,尤其是「退出亞太」使美國的政經困境雪上加霜,也造成美國陷入失落的1970年代,被《只來一半的末日》(World Made By Hand)作者康斯勒(James Kunstler)總結為:「沮喪、水門案、兩次石油危機、工業驚人衰退、令美國蒙羞的伊朗人質事件、物價持續上漲、高失業率、大城市的衰敗,美好的舊日時光從記憶中不斷流失。」美國人民為回應累積的創傷,在1980年選擇演員出身的雷根(Ronald Reagan, 1911-2004)當總統,公部門隨即出現了重大變革,同時帶動草根領域的組織蓬勃發展。1979年11月13日,雷根在競選總統時即提出「北美協議」(a North American accord)的政見,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為合作夥伴,一起關心美洲大陸的未來。雷根的北美協議成為後來成效卓著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當年卻遭到許多專家的抨擊,指責其既激進且危險,雷根回應說:「即使這可能需要花費百年工夫才會達成目標,但我們仍應勇於夢想,世界地圖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標示北美大陸為一體,美加墨三個國家的人民和企業可以跨越邊境,自由流動。」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雷根的高瞻遠矚。1985年,美加兩國開始進行有關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是在1989年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基礎上的衍生。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後,不但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墨西哥繼加拿大之後也成為GDP超過1兆美元的經濟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