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如何選
近幾年因健康相關風氣盛行,除了提倡運動能增進身體健康外,更多人開始討論健康飲食,民以食為天的我們,做一個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除了食品安全令人擔心之外,外面賣的食物通常多糖、多油又多鹽,吃久了也怕造成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後遺症。究竟一天三餐要怎麼吃才健康呢?什麼樣的飲食法有助於促進健康?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
想要健康飲食除了每日的均衡飲食之外,如何烹煮食物更是使我們維持健康體重,遠離慢性疾病的重要的關鍵。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3多3少3均衡,聰明吃,救健康,讓我們共創飲食新生活:
1. 多喝白開水:可透過排除尿液、汗以及糞便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每天應攝取1,500毫升以上的白開水。
2. 多蔬果: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腸道益菌生長、降低血膽固醇,天天攝取適當蔬果的份量,可促進身體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
3. 多全穀根莖:未精製全穀根莖類中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而這些有益於健康的營養素和食物成分會受到加工處理方式影響而流失,民眾應多攝取未精製全穀根莖類,包括糙米、胚芽米、全麥、蕃薯、南瓜、山藥等。建議民眾三餐應以全穀為主食,或至少應有1/3為未精製全穀根莖類。
4. 少油脂:民眾應採低脂少油炸的飲食型態,改變烹調方式,以蒸、煮、川燙等少油方式為主要烹調法,使用植物油但避免高溫起鍋,避免食用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包括以酥油和人造奶油製作的烘焙食物。
5. 少鹽:鹽攝取過多會使得過多的水分滯留體內,造成浮腫、水腫、血液量上升、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負擔。
低鈉飲食的重點主要需以新鮮食材為主,同時減少攝取含鈉量高的食物,包括加工類的食品,如:罐頭、包裝食品;調味沾醬類,如醬油、豆瓣醬等;醃製類的食物,如香腸、醬菜等。
6. 少糖:攝取過多的糖會引起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癌症等慢性疾病。且糖會影響體內荷爾蒙,降低飽足感及進食後的歡愉感,使人吃進更多食物,民眾應減少喝含糖飲料,及減少高糖分加工精緻甜點。
7. 選天然、原態、在地食材:選擇天然原態的食物可減少因加工過程中營養素的流失及額外的添加物造成身體的負擔。而當令食材是最適天候下所生產,不但營養價值高,品質好,價錢也較為便宜。
8. 均衡飲食:每種食物之成分均不相同,增加食物多樣性,均衡攝取各大類食物,才不致發生營養缺乏。
9. 正常三餐、不過量:三餐應定時定量,不要吃零食和宵夜,或以水果取代點心。且飲食應適量,過量飲食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多或是食物廢棄浪費。
南投縣衛生局鹿谷鄉衛生所關心您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