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發稿日:2018/1/30 下午 10:44:00
個人簡介
|
修改新聞稿
|
回到「萬象采風區」
發稿人:張金洲
回「新聞網」首頁
上一則萬象采風
下一則萬象采風
新聞賞金:622元
鼓勵作者,給賞!
寫得真好!賞10元
寫得不錯!賞8元
很認真!賞6元
辛苦了!賞4元
安慰獎!賞2元
|
上一則
|
下一則
挖馬鈴薯焢窯 體驗鄉野田趣
您尚未登入會員!
帳號
密碼
新會員註冊
分享臉書時若無法顯示照片,請先按此,輸入網址後再按「擷取新的抓取資訊」鈕
挖馬鈴薯焢窯 體驗鄉野田趣
http://www.ntdtv.com.tw/b5/20180130/video/214665.html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1 月 30 日訊】很多人吃過馬鈴薯,但您知道馬鈴薯長在哪裡?在嘉義太保有一群有機農,種植五甲多地的馬鈴薯和草莓;利用假日,開放給親子體驗挖馬鈴薯和「焢窯」,吸引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體驗。
小朋友:「哇!(馬鈴薯)好大喔!」
小朋友&媽媽:「我們兩個一起挖啊!沒半個。」
放眼看去,一大片雜草中,一群大小朋友,拿著鏟子用力挖土,他們正在挖馬鈴薯,準備「焢窯」。
民眾 陳先生:「沒有看過真的馬鈴薯,然後真的從土裡挖起來,然後他們就很高興。那是小時候的回憶啊!因為現在要找到一個焢窯的地方,很不簡單。」
民眾 劉奶奶:「小朋友在家裡都看電視、玩電腦,難得有機會帶他們出來玩玩,焢窯、挖馬鈴薯,很好的體驗,很好的活動。」
有機農 陳清源:「我們成立這兒的多彩半島農業的宗旨,就是要創造家庭和樂,這個馬鈴薯的焢窯的活動,讓大家的親子關係更加密切啦!」
在空曠的田裡,有人忙著挖洞、燒柴火,有人用鋁箔紙包裹食物,再將食物放進灰燼裡,最後用土覆蓋上去。面對窯裡的食物,小朋友已經迫不及待,像是在挖寶一樣,在土堆裡尋找熱騰騰的食物,準備大快朵頤!
小朋友:「好燙喔,(好吃齁!)嗯!好吃,香香的、甜甜的。」
充滿趣味性的焢窯活動,從燒窯、悶窯到開窯的過程中,可是有訣竅的。
有機農 陳清源:「(柴火)一半留在下面,一半撥到旁邊,現在我們將我們的馬鈴薯,或是玉米,或是地瓜,把它依序放上去;燒過的炭火再蓋上去上面,上面蓋好、放好之後,再把土覆蓋上去。它的時間、停留的時間,大概要40分鐘至1個鐘頭,讓它在裡面完全熟透。」
除了「焢窯」體驗活動外,隔壁一甲多的有機香水草莓園,也吸引家長帶著小朋友體驗採果,感受鄉野田趣。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金洲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按此進入「新聞快訊區」,快速掌握即時情報!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轉載至
|
回「新聞網」首頁
|
上一則
|
下一則
|
上一則萬象采風
下一則萬象采風
尚未登入會員,無法回應!
登入會員
|
新會員註冊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 (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作 者:
尚未登入會員,無法回應!
標 題:
表 情:
內 容:
檔 案
1
:
(長寬邊請控制在700 pixel以內)
圖片分類:
不 分 類
人物
山川
美女
俊男
民生
地景
民俗
記者群像
動物
建築
生態
影劇
體育
海外
社會
政治
流行
科技
旅遊
國防
教育
焦點
鄉鎮市
縣府
議會
經濟
飲食
農漁
衛生
環保
醫學
藝文
交通
勞工
消費
(可同步將照片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 說
1
:
檔 案
2
:
(長寬邊請控制在700 pixel以內)
圖片分類:
不 分 類
人物
山川
美女
俊男
民生
地景
民俗
<% If GoArea<>"訐譙" Then %>
<%=NewGoArea%>
<% End IF %>
記者群像
動物
建築
生態
影劇
體育
海外
社會
政治
流行
科技
旅遊
國防
教育
焦點
鄉鎮市
縣府
議會
經濟
飲食
農漁
衛生
環保
醫學
藝文
交通
勞工
消費
(可同步將照片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 說
2
:
檔 案
3
:
(長寬邊請控制在700 pixel以內)
圖片分類:
不 分 類
人物
山川
美女
俊男
民生
地景
民俗
<% If GoArea<>"訐譙" Then %>
<%=NewGoArea%>
<% End IF %>
記者群像
動物
建築
生態
影劇
體育
海外
社會
政治
流行
科技
旅遊
國防
教育
焦點
鄉鎮市
縣府
議會
經濟
飲食
農漁
衛生
環保
醫學
藝文
交通
勞工
消費
(可同步將照片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 說
3
:
「上傳」更多圖片、影音或文字檔案
(圖片、圖說可留白)
上傳中,完成後將自動跳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