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歲的林阿嬤,曾因夜間上廁所不慎跌倒,造成髖部骨折,導致她長期臥床並失去自理能力,心情也大受影響出現了憂鬱的情形。其實林阿嬤並不是少數,根據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位長者,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就醫。跌倒是造成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的最主要原因,其發生率亦隨年齡增加而隨之提高。然而,跌倒其實是可以預防的! 長者跌倒的內在因素主要與身體機能退化有關,隨著年齡增長,營養不良、關節僵硬或退化性關節炎可能導致肌力和平衡能力下降。此外,感官退化如視力模糊、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頭暈、低血壓或嗜睡也進一步提高跌倒風險。這些內在因素相互影響,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發生跌倒,因此要預防長輩跌倒,首先必須先對長者整體身體狀況有全面性的了解。國民健康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ICOPE)設計長者功能評估量表,針對認知功能、行動功能、營養不良、視力障礙、聽力障礙、憂鬱等六大指標進行評估,透過評估的結果,及早介入運動與營養等處置,就能預防及減緩長者跌倒及失能的發生。而衛生局也提供給65歲以上長輩每年一次免費的評估服務,只要前往ICOPE合約院所( https://p.tainan.gov.tw//64fP04 )就能得到全面的健康評估與個人化的衛教及照護計畫。 當然跌倒也可能與外在因素相關,參考國健署發行的「長者防跌妙招手冊」防跌三部曲,讓長輩做個快樂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