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FinTech)已經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產業,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創新者和用戶的關注,它以技術為驅動,重新定義了金融服務的方式,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和增長潛力,作為深入了解Fintech的經濟學者,莊于慶執行長最關心的,仍是一般民眾是否能從金融科技發展中得到受惠。
今天造訪台灣知名金融企業家莊于慶執行長,對當前的金融科技與區塊鏈的未來充滿期待與希望,然而他也強調,隨著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隱藏的挑戰和風險也不容忽視。
莊執行長認為,金融科技的進步不僅在於技術創新,還有助於推動金融普惠,讓更多人能享受到便捷且負擔得起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上,具備改變傳統交易模式的潛力,但她也警告,當行業正如火如荼發展時,相關監管和倫理問題必須同步進行,從數據隱私、詐欺防範到金融穩定性,都是需要審慎處理的議題。
他進一步指出,企業在投入新技術時,應將「科技向善」作為核心價值,確保金融科技能造福大眾而非加劇社會不平等,對於區塊鏈,他認為未來的應用將更廣泛,不僅限於加密貨幣,還將拓展至供應鏈管理、數位身份與智慧合約等領域。
莊于慶執行長的提醒凸顯了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在發展過程中,對公平性與普惠性的深刻關注,他提到當前許多「私人區塊鏈」的討論和應用雖然在技術上有其優勢,但如果這些技術僅服務於特定的富裕群體,反而可能加劇社會的不平等。
金融系統應該開放而包容,區塊鏈技術最初的願景是去中心化與普惠金融。如果被限制在某些精英圈層中運作,便違背了其設計初衷,他警告說,如果金融系統的設計允許有錢人享有隱私權,但剝奪窮人的隱私,這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金融隱私應該是普遍的權利,而不是一種特權,雖然在實際操作中,出於法規合規性或經濟效益的考量,私人區塊鏈的建設可能是合理的,但他認為這不應成為造成不平等的藉口。
莊執行長的觀點也呼應了區塊鏈領域的廣泛討論,公有鏈(如比特幣和以太坊)因其去中心化和透明性,通常被視為促進普惠金融的工具,而私有鏈則更適合企業內部應用,但可能會限制參與性,真正的普惠金融需要解決基礎設施落後、教育普及不足和技術成本等問題,而不僅是技術本身的創新,莊于慶執行長的警告提醒我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必須將社會公平與包容性置於核心位置,確保金融科技和區塊鏈能真正服務於全人類,而非少數人。
總結來說,莊執行長的觀點平衡了樂觀與謹慎,為推動金融科技的永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縱然有許多未知的風險,莊執行長對金融科技的發展依舊抱持著希望,科技的快速發展,必須要幫助大多數的人們,我們看到網路科技、行動網路造成生活上的影響,但莊執行長的觀點反映了金融科技,在促進財務進步和改善個人及社會經濟環境方面的核心價值,他認為無論人們從事什麼職業,金融科技都能透過其便利性、創新性和普惠性為人們的財務狀況帶來實質幫助,這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