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特派黃富貴/廣東陽江報導】位於廣東陽江市海陵島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號稱是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以展現「南海一號」古沈船發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沈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船,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如今該博物館更成立省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目前還在進行發掘、保護 八百年前南宋初期,一艘循海上絲綢之路運送瓷器時失事沈沒的木質船,於1987年於大陸陽江外海意外被發現,經大陸官方多年努力.於2007年12月打撈上岸並命名為「南海一號」,移往專門為該船建造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於2008年開放供民眾參觀,考古工作持續迄今,在沈船內共起出18萬餘件包括大量的瓷器、錢幣、絲綢,還有部分金銀銅錫、竹木漆器等文物精品,不僅在考古上有重要意義。
▼部分金銀銅錫保留完整讓遊客看的目不轉睛 廣州救撈局與英國的海上探險和救撈公司於1987年在上下川島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沈船萊茵堡號沈船未果,卻意外發現了在深埋在23 米之下的另一條古代沈船-南海一號,並打撈出一批珍貴文物。由於發現沈船的海域位於傳統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上,專家認為當時這艘古船是從中國駛出,準備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
▼古沈船發掘出古物陶瓷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解說人員指出,專家從外型研判南海一號應是福建建造,始發港是福建泉州,木船體殘長約22.1米,船體保存最大船寬約9.35米,沈沒至今已800餘年,從船上的器物製造、遠航的水手也許就有台灣先民的參與;因此,「南海一號」既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的重要佐證,也是兩岸人民共有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古沈船運用鋼材支持保護 該博物館於上月十一日正式掛牌成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廣東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兆芬表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已成為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廣東各地也積極發揮各自特色和優勢,推動粵台各領域交流合作,為兩岸民眾提供了回顧歷史和品味文化的機會。
▼古沈船發掘古物陶瓷保留相當完整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南海一號#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