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大陸時期 德國(第二、三帝國) 民國3年(1914)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WW I),大日本帝國在山東省發動青島戰役(青島の戦い,Belagerung von Tsingtau),搶奪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位於亞洲的最大軍港「青島膠澳租借地(Kiautschou, Deutsches Schutzgebiet)」,並驅逐德國在華勢力,日本是歐洲以外首個參戰的國家,此役也是遠東戰區唯一的戰役。德國於戰後與國民政府簽訂和約,恢復外交 ,派遣「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為國軍培養精銳師,中央軍機械師在抗戰初期,佈署作戰成效顯著,松滬會戰被西方媒體喻為「德國戰爭(The German War)」,二戰期間德日義同盟,中德再次敵對,對日抗戰第2年,納粹德國(第三帝國,Deutsches Reich)更嚴令飭顧問團返國,否則視同叛國。 北洋政府(民國2~17年,1913~1928)於民國6年(1917)參戰,戰爭於2年後結束,勝利的協約國陣營舉行巴黎和會(Conférence de paix de Paris),中國是戰勝方卻被犧牲利益,被迫將膠澳租借地轉讓日本,國內爆發抗議並引發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迫使北洋政府未在凡爾賽和約(Traité de Versailles)簽字,並對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思想啟蒙期間,知識分子反思及批判華夏傳統文化之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