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日:2004/06/29 11:04:23 PM
個人簡介
|
修改新聞稿
|
發稿人:韓愈誠
回媒體訐譙區
鼓勵作者,給賞!
寫得真好!賞10元
寫得不錯!賞8元
很認真!賞6元
辛苦了!賞4元
安慰獎!賞2元
|
上一則
|
下一則
【八卦】台蘋拖垮壹傳媒
您尚未登入會員!
帳號
密碼
新會員註冊
■ 來源:台北市雜誌工會
台蘋果日報拖垮壹傳媒
三大報系齊夾擊 舉債救亡亦徒然
壹傳媒(0282)主席黎智英近年在經濟不景情況下投入巨額資金在台灣開展雜誌及報章業務,兩份刊物持續出現經營虧損,台灣《蘋果日報》業務不但未能成功搶灘,更遇到當地同業夾擊,可謂腹背受敵。據台灣傳媒業界分析,壹傳媒近期擬透過銀團貸款方式舉債三億元,即使能成功籌集資金,相信亦難以在當地進行持久戰,若台灣《蘋果日報》與當地同業之競爭糾纏下去,不排除會重蹈「蘋果速銷」敗亡的覆轍,甚至拖累香港的業務,更有證券分析員估計,台灣《蘋果日報》首年虧損將逾五億港元。
本港證券分析員表示,雖然市場傳出黎智英曾多番試圖私人配股套現以拯救台灣業務,但市場反應冷淡,壹傳媒只好再向銀行舉債,反映財政狀況已陷入了嚴峻境地,保守估計壹傳媒之台灣《蘋果日報》首年將錄得高逾五億港元之虧損。
高息舉債 泥足深陷
由於壹傳媒台灣業務未見起色,市場早前曾多次傳出黎智英行使了可換股優先股後,擬私人配售股份套現以拯救台灣業務,但市場有鑑於其台灣業務燒錢龐大,投入資金如無底深潭,故配股計畫一直未能成功,壹傳媒惟有轉移向銀行舉債。
據資本市場雜誌《基點》報道,壹傳媒透過住友三井銀行籌措兩筆合共三億港元之銀團貸款,分為三年及五年期,銀行界消息人士表示,有關借貸息率按本港銀行同業拆息加一點一厘至一點二厘,較一般商業借貸息率按銀行同業拆息加○點五至○點七厘為高。據悉,銀行界對該宗貸款甚有保留餘地,主要關注到壹傳媒台灣業務持續出現虧損及政治風險極高,故能否成功籌措現時仍是未知之數。
據壹傳媒年報顯示,截至本年三月底止其總負債達七億九千多萬元,較對上一個財政年度大幅增加百分之四十九,該集團可動用之銀行信貸合共三億五千八百多萬元,但已動用了當中的三億二千一百多萬元。證券分析員表示,壹傳媒集團所餘資金不多,若不靠借貸,對其能否持續經營下去感到懷疑。此外,壹傳媒原本已債台高築,現再借入巨額資金,勢必令負債增加,反映財務狀況已陷入危機,前景堪虞。
據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台灣傳媒業高層人士分析,即使壹傳媒是次能成功向銀行舉債三億元,相信亦難以在台灣打長久戰,就算香港業務有三億多元盈利,但估計每年台灣的業務要虧損五億元,即每年要籌資最少一億元,今次如能成功舉債三億元,兩至三年內便會耗光,加上台灣業界的夾擊,若情況糾纏下去,不排除台灣《蘋果日報》會如「蘋果速銷」般,在嚴重虧損情況下倒閉。
台蘋風格 打擊壹週
該名傳媒業高層人士分析,台灣《蘋果日報》自推出至今,只能在當地零售層面發售,並未能打進訂戶市場,這與當地主要報系《中時》、《聯合》及《自由》三大報系大相逕庭,該三報每日各自銷量均超過一百萬份,其中大部分為穩定的訂戶市場。就算在零售市場亦受到三大報系夾擊,以台灣地域廣闊,台灣《蘋果日報》成立派送網絡的成本相當昂貴,在缺乏訂戶市場支持下,令其銷紙相當飄忽,導致出現龐大回紙情況,經營相當困難,台灣《蘋果日報》每天實銷估計不到三十萬份。
該名傳媒業高層分析,台灣《蘋果日報》以淫賤、誇大的雜誌報道方式,只能對當地雜誌刊物構成影響,並已對同系之台灣《壹週刊》的銷路構成嚴重打擊,這種經營策略完全沒有威脅其他主要報章。他表示,以香港經驗為例,當年本港《蘋果日報》推出時,同系之雜誌銷量和廣告收入急劇下降,如今台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台灣《壹週刊》的銷路。
三大報系 企硬十元
他表示,台灣《蘋果日報》銷售全無進展,除了本身問題外,當地之《中時》、《聯合》及《自由》三大報系,企硬以每份十元新台幣價格在零售層面夾擊台灣《蘋果日報》,並作好長期作戰準備。估計台灣《蘋果日報》每天實銷不到三十萬份,加上打不進訂戶市場,每天估計回紙達十萬份,單是高昂的印刷成本及紙價開支,廣告收入遠遠不能彌補龐大的支出。此外,台灣《蘋果日報》推出初期以每份五元新台幣(約一點一一港元)發售亦未能成功搶灘,現將售價提高至十元新台幣(約二點二二港元),亦難以彌補龐大的成本支出。由於長期不能提價至每份十五元新台幣(約三點三三港元),即使能夠如願加價,亦收不回成本,只能減少補貼,整體燒錢速度並沒有改善。
廣告欠奉 難以維持
該名傳媒業高層表示,由於香港及台灣經濟不景,據統計,台灣《蘋果日報》自推出以來,平均每天只得一個全版及一個半版的商業廣告,局限性相當大,而競爭對手平均每天約有十二至十三個全版商業廣告,廣告收入穩健足以支持作長期的價格戰,反觀台灣《蘋果日報》不斷燒錢,卻沒有廣告收入支撐,經營情況惡劣。現時台灣《蘋果日報》平均出紙十九至二十張,較對手只出紙十六張計,多出三大張紙,亦導致開支大增,而擴大版面策略亦未獲廣告界認同及讀者接受,經營上相當困難。
他表示,至於其他成本方面,台灣《蘋果日報》需要面對較高的印刷成本,加上要高薪挖角,加重了員工成本及開辦費,都使其競爭條件遠遜於對手。
年蝕五億 董事減持
據台灣傳媒業界人士估計,黎智英在台灣推出《蘋果日報》,原訂每日發行量為七十五萬份,但推出初時卻只能達到約五十五萬份,現時更跌至不足三十萬份。據估計,台灣《蘋果日報》要達到每天發行量四十五萬份才可平衡營運收支,以現時的發行量計,與其目標有很大差距,估計現時每天收益只能達十五萬元新台幣(約三萬三千港元)。據證券分析員表示,壹傳媒高層曾透露,台灣《蘋果日報》每月營運開支達三千萬港元,即每天便需一百萬元,若如上述台灣業界估計,台灣《蘋果日報》每天只有約三萬元收益,每天營運收支上的現金淨流出便達到九十七萬元,以十二個月計,便需三億四千萬港元,若連同開辦費及廣告費,再加上每天回紙十萬份計算,台灣《蘋果日報》首年料蝕逾五億港元(見表)。此外,台灣報業市場現時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報章廣告開支收縮的問題,他引述《中時》的一項研究指出,台灣的廣告市場由九八年總值十八億美元,降至二○○二年的十五億美元,跌幅達百分之十六。在九八年至二○○二年期間,在報章的廣告開支下跌四成三,至只佔整體市場百分之二十二,約三億三千萬美元,大部分廣告均被電子傳媒吸扯過去,由於競爭太過激烈,不少報章已經倒閉。
證券分析員亦認同該名傳媒業高層人士的分析,他指出,黎智英眼見台灣業務無寸進,冀將本港之雜誌加價以彌補台灣之虧損,但加價的收益有限,更影響銷路,廣告收益必然下降,最終還是得不償失,難怪壹傳媒負責台灣《蘋果日報》的董事,近期不斷在市場拋售套現。
訴訟纏身 賠償無底
此外,壹傳媒旗下多份刊物法律訴訟纏身亦對該集團前景構成重大風險,潛在賠償額如無底深潭。以台灣《壹週刊》為例,該刊自推出一年多以來已牽涉不少訴訟,其中藝人蕭亞軒就台灣《壹週刊》早前一篇報道入稟索償,最終獲賠償一百萬元新台幣(約二十五萬港元),而該周刊早前報道國民黨立委郭添財牽涉婚外情事件,有關事件亦將訴諸法律。分析員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單以一宗誹謗賠償已達二十五萬港元,未來還需作出多少賠償仍是未知之數,而且法律訴訟的費用遠遠高於賠償額,隨時以千萬元計算,若涉及上訴等程序,所需費用更有如天文數字,對壹傳媒財政構成重大風險。
據黎智英在二○○一年將一報三刊注入壹傳媒的文件顯示,於九九年至二○○一年三月底止三個財政年度及二○○一年四月一日至十月時,一報三刊的誹謗索償達三百一十九宗,法律費用及撥備總額達七千四百六十萬元。分析員表示,在黎智英向壹傳媒進行注資時,上述大量法律誹謗訴訟問題已經存在,黎智英所作出的撥備顯然不足夠,未來有關這方面的支出有如無底深潭。
黎智英的誠信一向備受質疑,而其辦報方式亦開罪了不少人,黎智英在開拓台灣業務之初,曾表示以當地為家,並搬進陽明山豪宅,其後於前年年底市場盛傳黎智英在台灣被綁票,期間他遭人打脫四隻牙,最後由他太太繳付四百萬港元贖金才獲釋放,黎智英其後向傳媒表示,是他不小心跌落地而弄脫門牙,對於被綁票的傳聞,他則拒絕作出回應。此外,台灣《壹週刊》總部亦曾被人搗亂,懷疑是涉及報道內容開罪了地方有勢力人士。黎智英因擔心其人身安全問題,其家人已遷回本港居住,而他本人亦因安全問題,要把陽明山居所退租,近期正在台北內湖區《蘋果日報》總部頂樓大肆裝修,稍後會遷入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