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             謝美英

 那一年收拾簡單生活用品,在一個春雨綿綿的早晨,帶著興奮期待又忐忑不安的複雜心情踏上往宜蘭的北宜公路。

踏入廣播圈約莫半年許,即開始思考:廣播除了節目主持製作以外,還有什麼?我是不是要以此自滿?以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廣播人,要如何自我成長?該從何著手?可以向誰請益?一脫拉庫的問題常常佔滿整個腦袋瓜,不得其解.在一個週三的晚上,才下現場節目,手機立刻唱歌呼喚我,原來是許久不見的石斑魚(周星馳的電影指定配音人)打來的,他告訴我剛剛路過桃園一路聽我的節目,有些想法,所以給了我幾點建議,隨即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台北主持現場球類運動比賽節目(在宜蘭播出),一聽要到外縣市工作而且這項工作內容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就更讓我感到害怕,馬上就謝謝再聯絡,這時石斑魚仍不放棄的企圖遊說我,不過有一句話倒是極具說服力,這句話讓我後來決定破釜沉舟前進宜蘭。“你要一直待在小功率電台嗎?有機會到中功率電台學習就要打握機會,老闆都不擔心你的專業度,那妳還客氣什麼?”我還是婉拒了並謝謝他的好意。這之後的兩三個月石斑魚都沒有再來電話,我想他大概生氣了,氣我不識抬舉吧!突然有一天晚上他又來電話了,這次不是在高速公路上而是在他工作的電台----宜蘭中山廣播電台,他開門見山直接問我對廣播新聞採訪有沒有興趣?要不要到宜蘭來學習?說真的,一聽到宜蘭差點昏了,不過這次我比較婉轉,請他給我一點時間考慮。掛了電話後,整個心情就盤據在去與不去間打轉,石斑魚的那句話又浮現腦海“你要一直待在小功率電台嗎?有機會到中功率電台學習就要打握機會,老闆都不擔心你的專業度,那妳還客氣什麼?”幾經思考,決定趁現在還年輕有機會學習可以補資歷,在取得父母的同意後從容赴宜蘭,踏上了生平第一回新聞站。

本以為會有專人帶領指導,可以專心學習,結果錯了,公司希望我自立自強夙夜匪懈,勇往直前犧牲奉獻,我的工作時間從早上七點的現場節目開始,九點下現場節目後就開始一天的新聞採訪.在搞不清楚新聞原來有分路線的情況下,接了府會線新聞採訪,說真的那時在心理拼命想“府會”指的是什麼?又不敢問別人怕被笑話,只在老闆的指示下被一位同仁帶到縣政府新聞室放著,就開始“記者研究新聞記者如何跑新聞”。現在想想還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膽子真大,什麼都搞不清楚,就到陌生環境和一群陌生人衝鋒陷陣。 不斷的告訴自己不要怕,拼命給自己心理建設“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案花明又一村,天無絕人之路”心理一直重複著這些話,好像誦經團一樣唸唸不休,說也奇怪,還真靈耶,有一位曾是廣播新聞採訪記者出身的報社記者姊姊主動問我是哪家媒體,表示從來沒有看過我,在她親切的關懷下,娓娓道來從桃園遠赴他鄉的異鄉遊子心情,從此在她的帶領下漸漸認識縣政府各局室主管及業務,後來才知道她是當地非常優秀的資深記者,不僅新聞開發能力強而且常發獨家新聞,我就在她的指導之下採訪工作漸入佳境。

當時電台所用的新聞採訪機器是卡帶式的,只能順錄,無法分軌,所以必須記下每次錄音時所跑的數字,才能方便在剪輯時可以順利找到點,不然就要多準備幾捲卡帶,將每位受訪者分開錄音,才不會搞混。因為大部分受訪者所表達的內容都比較長,所以最好是一邊錄音一邊記下重點及預備節用的內容所在,以節省編寫新聞及過帶的時間。

在新聞來源部分,有時業務單位會發新聞稿或於是前發布新聞採訪通知,各媒體可以針對需求決定前往否?

即便是業務單位主動發布新聞稿,記者也要做瞭解的動作---電話詢問詳情或親自登門瞭解,對於廣播電台而言,要的是聲音的呈現,所以大部分都還是會前往收音.有時新聞量比較多,記者就要斟酌取捨,或向主管回報決定選用哪幾則新聞,有時對於一些比較不具急迫時間性的新聞,記者通常會先存起來,所謂的存新聞就是先去採訪,但不在當天發布,等哪天新聞量比較吃緊時再拿出來補貨,這叫做截多補少,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時效性問題,不要發布過期歷史,只要掌握這點要訣,大多時候就比較不那麼害怕了.

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對於任何新聞事件,都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還要問破的沙鍋在哪裡的追根究底的精神及耐力.說穿了,就是要很會問,很能問,很愛問.

任何一位朋友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裡,除了本分內的事情要處理好之外,對於相關進修或是要加強的本領,有機會也應不斷的補充自己的實力,才不會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腳步.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