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  線上:9,480人  |  瀏覽數:1,999,106,718

LINE   

回「新聞網」首頁  |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稿日:2024/04/27 08:38:00 AM
發稿人:吉姐 | 修改新聞稿
「詩說臺灣民主路」 游錫堃前院長:詩比歷史真實,以漢詩還原臺灣民主追求歷程
您尚未登入會員!   新會員註冊
   帳號 密碼 
        
  
        
  
  
113年4月26日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攝影陳偉毅 #陳彥廷 #陳柏亘 #邱水文 採訪報導於 #國家圖書館 
  
 游錫堃前院長今(26)日上午至國家圖書館,出席「詩說臺灣民主路」的新書發表會,受到民眾熱情歡迎搶購。 
  
 游錫堃前院長首先表示,今天很榮幸能新書發表會,隨後談到自己在求學時期,政府禁說方言並鼓吹反攻大陸,告訴人民蔣中正是民族救星,光復臺灣實施地方自治,但其實臺灣地方自治實為民主先賢以血淚換取。 
  
 游錫堃前院長提到,歷史常經過當權者潤飾。先聖亞理斯多德有云:「詩比歷史真實」。今天即藉由臺灣漢詩來分享、還原臺灣百年來追求民主的歷程。 
  
 游前院長隨後於前言提到,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於今年2月2日公布2022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臺灣在167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全球前10,並蟬聯亞洲第 1。另外,美國「自由之家」於今年3月9日公布「2023年世界自由」報告,全球210個國家和地區中,臺灣排名第17名,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持續蟬聯亞洲第2,並列為完全自由國家,可見臺灣民主自由成就已受到國際認可。 
  
 接續從「日治時期」、「兩蔣時期」到「民主時期」,從歷史時序裡窺探臺灣追求民主過程的時代脈絡。中國既有之儒家思想,其實不利於民主思潮發展,日治時期臺灣志士因逐漸受到國際間民主自決思潮影響,開始尋求自治。 
  
 游前院長於現場吟唱武裝抗日英雄姜紹祖的詩作〈出師贈同學〉,並以另首詩作〈自輓〉,感懷當時志士堅決抵抗外來政權,不願苟且偷生的心志。另以晚清鹿港詩人許夢青所著〈感舊〉一詩,道出當年八卦山之役臺灣軍民浴血奮戰的慘烈悲壯。而抗日三猛柯鐵虎、林少貓和簡大獅為抗日從容赴義的勇氣,時窮節乃見,更是令人感佩。透過晚清進士錢振鍠詩作〈弔簡大獅〉所描述,讓人無比感念與動容。 
  
 游前院長表示,當時因臺灣人民的激烈反抗甚至一度導致日本當局出現「臺灣賣卻論」的想法,臺灣總督乃木希典於1897年即在國會上提出「是否要將臺灣以一億日圓賣給法國」的言論。他強調,這些抗日英雄事蹟一點也不輸當代烏克蘭抗俄,當代的烏克蘭還有總統、政府、國軍、武器及美國等全球民主國家的支持,而當時的臺灣志士是完全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因此,只要找回臺灣精神及人民的防衛意志,相信任何外來強權都無法輕易併吞臺灣。 
  
 前院長接續講述臺灣民主歷程,包括第一次政治結社及後來引發的政治迫害事件。事件源自於1923年1月16日由石煥長、林呈祿及蔣渭水等人成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當時雖報備即可成立政治社團,然而臺灣總督府卻不予核准,後來同盟會人士赴日本東京申請報備核准,卻在返臺後被臺灣總督府當局鎮壓而爆發後來的「治警事件」,合計99人遭受政治迫害。他以新文學之父賴和所著〈出獄歸家〉及吟唱台中清水詩人蔡惠如所著〈意難忘〉詩作來表述民主先賢的無畏奉獻,並還原當時民心對志士追求民主自決的高度認同與敬佩。 
  
 游院長前說明,第二次政治結社是由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等人於1927年創立的臺灣民眾黨,這個臺灣史上第一個政黨雖於1931年即被迫解散,蔣渭水先生也英年早逝,但其精神遺產,卻播下臺灣人民追求民主的根苗。他以張晴川所作〈悼蔣渭水先生詩〉及莊太岳所作〈題蔣渭水遺集〉,表達對台灣先賢的敬佩。蔣渭水先生放棄從醫,滿腔熱血以一生職志投入臺灣民主運動,而逝世後僅留下「蕭條數卷書」,其高尚情操值得後人緬懷。 
  
 游前院長續說明,第三次政治結社是成立於1945年國民政府時期,數度被迫更名的「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於1947年即遭當局解散。當時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藉二二八事件,策略性地屠殺該協會各領域的臺灣菁英。當時多數新聞媒體人士也株連受難,言論自由泯滅無存。他以呂伯雄所著〈二二八事件寫實〉及李增塹所著〈紀丁亥台北發生二八事變一首步韻〉,還原當時威權統治槍口下的無辜受難者不可計數。他並以葉榮鐘所著〈敬步灌園先生二二八事件感懷瑤韻〉以及自己詩作〈悲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說明當時沒有是非,當局加害者未受懲罰,也道出先賢為求社會進步力爭普選,竟遭政府殘忍屠殺,後續戒嚴38年,扼殺啟蒙世代前輩的努力,是臺灣追求民主史上相當慘烈的一頁。 
  
 游前院長接續說明,第四次政治結社運動是雷震等人於1960年籌組中國民主黨,鼓吹成立反對黨參與選舉,以制衡一黨專政的執政黨,隨後被逮捕並被以「包庇匪諜、煽動叛亂」的罪名判處十年徒刑。他以自己詩作〈緬懷黨外之父〉,感念當時該黨另一位重要人物,有黨外之父之稱的郭雨新先生,其為推動民主永續,堅持將追求民主理念的薪火代代相傳,而對後來美麗島事件及後續的民進黨圓山組黨帶來深遠的影響。 
  
 游前院長再次說明,第五次政治結社運動是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組織群眾進行遊行及演講,訴求民主與自由,以終結黨禁和戒嚴。相關人等後續受到軍事審判,總刑期超過100年。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江南命案等撼動國際社會的政治暗殺事件及黨外多起司法迫害事件,包含蓬萊島案、鄭南榕案、顏錦福案及林正杰案等。他再以自己詩作〈美麗島事件感懷〉,遙想當年黨外先賢於追求民主道路上的斑斑血淚。 
  
 游前院長最後說明,第六次政治結社運動是1986年民進黨「衝破黨禁」於圓山組黨,從當時開拓時代周刊報導當年政府派鎮暴部隊於臺北街頭連日舉行的「衛安演習」,其肅殺氛圍宛如美麗島事件的前夕。到後續歷經解除戒嚴、野百合學運、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到國會全面改選,始於1993年誕生「民主國會」,以及後續的總統直選和政黨輪替。他以自己詩作〈民主國會〉,道出民主真諦,最後並以另首詩作〈回首臺灣民主路〉勉勵大家,臺灣民主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透過先賢先烈無數犧牲奉獻,從威權者手中努力爭取。 
  
 最後,院長前引述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所言:「自由之花必須經常用暴君與愛國者的鮮血澆灌」與現場師生共勉,百年追求的臺灣民主得來不易,當臺灣在面對外在強權霸凌時,我們要追隨民主先賢的堅韌精神,鞏固臺灣民主意識,自助人助,相信臺灣精神就是最好的護台良方,相信人民的防衛意志就是最佳的國防力量。 
  
 前院長演講甫結束,全場響起熱烈掌聲,隨後游前院長與與會來賓大合照,活動於中午12時左右圓滿結束。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LINE      回首頁
回應本篇文章!(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
(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內 容:
檔案1
類別:(可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說1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