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受中華新聞記者協會 袁天明理事長及喻文芳院長邀請於中正紀念堂1樓3展廳舉辦【2021華人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暨兩岸名家邀請展】客家女兒 安坑媳婦 陳梅嬌前議員
2020 07/30 吉玉珊/採訪於安坑媳婦 陳梅嬌前議員辦公室
廖美仙女兒評論母親陳梅嬌前議員~
花若盛開 蝴蝶自來 人若精彩 天自安排
我的天才老媽陳梅嬌 從政24年 忙碌的生活歸於平淡 悠遊在藝術的領域裡 勤學國畫創作拼布包
參加數次的展覽 在另一個舞臺 發光發熱 老伴 老友 財富均備 孩孫園繞無憂無慮
人生至此 夫復何求 年紀增長後 想過怎樣的生活 我的老媽 給晚輩們一個最佳的典範
親愛的老媽 我以您為榮 您真棒 麥問伊的名
請你叫伊第一名 【陳梅嬌前議員】
安坑廖洲藤家族曾經出現過二位縣議員,一位是排行老四的廖金枝,以及廖家老么廖金盛的妻子陳梅嬌。廖金枝年事已長,漸少公開露面,陳梅嬌雖已卸任,仍保有充沛地方人脈,並利用這些資源,持續服務在地鄉親。
陳梅嬌原是新竹湖口的客家女孩,住在湖口火車站附近,民國53年和在服憲兵役派駐火車站的廖金盛結識而結婚,從此不僅創造了半世紀的婚姻緣,也和早年安坑這個「內山所在」結了半世紀的鄉土緣。
陳梅嬌從湖口嫁來安坑,感覺像是從都市嫁到鄉下。當年湖口火車站有熱鬧的街市,相對之下,當時的安康路只是一條八米寬的泥土路,頭城、雙城一帶,除了一些小聚落,大部分都是零散的平房。道路兩旁都是田,台北小城、玫瑰中國城等社區尚未出現,幾乎找不到幾家商店。
婚後先生在電力公司上班,陳梅嬌則在家針織毛線衣貼補家用,因為個性隨和且人緣好,不久就在頭城開了雜貨店。早年店家少,雜貨店就是地方的商業和情報中心,一個外地女子,很快就在頭城建立知名度。
民國62年,廖金枝當選台北縣議員,並在安坑成立服務處,陳梅嬌開始擔任不支薪的助理。民國71年,被地方人士公推出來競選第二屆市民代表。她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結果得票數比黨提名人多了一倍以上。當選後她加入國民黨,正式開啟政治生涯,之後連選連任四屆,當了16年的市民代表。
民國87年,陳梅嬌從市代會轉戰縣議會,順利當選議員,並且連任一屆,直到民國95年才卸任。從市代到議員,陳梅嬌扮演民意代表角色長達24年。
陳梅嬌擔任民意代表期間,也是安坑變化最大的期間,歷任的市長包括陳忠作、鄭貞德、鄭三元和曾正和等,都面對著新店和安坑從傳統鄉間蛻化成現代生活圈的種種衝擊。
陳梅嬌新人上任,處事積極,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挑戰完成當年一項艱鉅的任務。民國70年代,安康路和安和路還只是八米的石頭黃土路,代表會提案,希望拓寬這二條路。可是當時市公所無經費可拓寬,陳梅嬌取得市長和代表會的同意,在廖過枝(上期介紹的日興宮總幹事)和部分市代的協助下,向道路二側地主爭取先拓寬,以後再付錢的同意書。
經過那次努力才有現在從安坑通到三峽的十五米安康路。當時大型社區尚未進駐,有人質疑道路拓寬是要給誰走?以現在的發展來看,十五米路甚至還不敷使用。
後來大型社區陸續進駐,安坑人口激增,區域性建設不足又成了新的問題。
早期最嚴重的問題是淹水,山坡地建築增加,大雨排放不及,安康路的五重溪兩岸、康樂新村和安康路二段台北菸廠倉庫一帶,以及柴埕路牛伯伯蝴蝶園附近,幾乎每逢大雨就淹水。後來這個問題是靠五重溪的截彎取直工程才獲得解決。
另外,像是自來水的供應、派出所、消防隊、學校等的增設,也都成了迫切性的需求。那時候的市公所、市代會等,幾乎整天忙著在爭取各項的建設和預算。雙城派出所、安和派出所、安康消防分隊、安和分隊、安坑地政服務站、中華電信安坑服務站和達觀中小學等,都是在那個階段成立或定案。
後期的問題則在於交通。人口暴增使拓寬過的安康路又成了居民上下班時的惡夢,陳梅嬌擔任縣議員後,和市公所合力爭取到永和次系統(中安快速道路)和安坑快速道路(安一路)這二項重大的建設,是任內的重大政績。
陳梅嬌舉了幾個從政生涯中記憶較深刻的事件,看得出來她的問政領域並不僅侷限於交通和一般市政。
第一個是二叭子植物園的設立。陳梅嬌是小城登山會的會長,常和會員在玫瑰中國城後方的步道爬山,發現了這塊面積廣大且生態豐富的市公所公有地,因此提出籌建植物園的構想,並極力向上級爭取建設經費,這塊綠寶石才有機會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所在。
第二是反對垃圾掩埋場運動。民國92年,中國信託旗下的欣福公司有意將位於柴埕路附近的一處山凹,規畫為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用來掩埋安坑垃圾焚化廠燃燒垃圾剩下的爐渣。欣福並向縣政府申請獲得許可,並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看似事在必行。
反掩理場
帶隊反對安坑設立垃圾掩理場
由陳梅嬌擔任會長的「安康居民保家自救會」,和其他抗爭團體,針對這個開發案,展開了強烈且長期的抗爭,四、五年期間動員過數十次的抗爭活動,包括到總統府前抗議,向行政法院提起環評無效之訴等。系列的抗爭獲得最終勝利,民國98年行政法院判決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開發案環評無效。新北市政府提起上訴,最高行政法院在100年6月17日判決駁回上訴,掩埋場一案終於確定被擋了下來。
第三件事是,陳梅嬌雖是政治人物,民國74年也曾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當時有一個家庭因為車禍意外失去母親,陳梅嬌和里長及市公所等單位合作,發動募捐活動,結果出乎意料,善款大量湧入。陳梅嬌立即做了合宜處置,一方面請善心人士將愛心用於其他有需要的人,一方面當時又發生海山煤礦災變,陳梅嬌協調受捐戶,撥出部分善款幫助煤礦受災戶,讓80多戶人家受惠。當時收到的捐款由募款單位在土銀成立專戶,除了供應日常的生活費和學雜費,幾年前,該家庭的四個小孩成年了,再將餘款撥給他們值為創業的資金。整個流程讓各界的愛心,發揮了最大的效用。
除了當市民代表或縣議員,陳梅嬌也是新店大大小小社團或志工組織的領導者,例如婦女會、獅子會、同濟會、防火宣導隊、女義警隊等,參與的活動真是包山包海,甚至包括舉辦未婚聯誼活動等。她的先生常笑她,在新店真的是「有長做到沒長」,意思是,什麼會長、理事長、隊長等都當遍了。
陳梅嬌在安坑從政,她的先生則是從台電退休後,於1989年依據政府的獎勵政策,前往中國大陸投資,開設電子零件廠。夫妻一個遠在海外,一個從早忙到晚。陳梅嬌表示,政治生涯付出的代價真的很大,二十年期間,她幾乎沒有時間煮一頓熱食給孩子吃。
但是也很感激上天的眷顧,在這種情況下,她的孩子都沒有學壞,成年之後也都有正常的職業和家庭。她也很感激先生給她的協助。在擔任民代期間,每逢周末就要跑行程,常常口袋帶著五萬十萬的現金,一下子就花光了。議員薪資根本不足以支付這些花費,她又不炒地皮或有其他弄錢的花招,只好請先生金援。她笑著說,先生在大陸賺的錢,有一半被她花在選舉和選民服務。
現在陳梅嬌已退出政治舞台,她和先生打拼了半輩子,現在最需要的,還是多留點時間給自己。每年出國幾次,遊山玩水,有空的時侯就種種花草,到烏來泡泡溫泉。書法,畫畫原本日子算是悠閒自得。
說雖如此,但安坑認識她的人太多,雖然早已不選舉,但常常還得接到鄉親的請託或諮詢電話。現在又開始駕輕就熟縫製各式各樣的客家美媚包包,造成大量回響,採訪當時,電話又響起,陳梅嬌又駕輕就熟做起「選民服務」的事了。她對這些事樂此不疲,還很感謝鄉親們給她服務的機會。看來這位當年被稱為「安坑土地婆」的陳議員,還是不能真正放下鄉親的託付吧!
youytube 採訪網址:https://youtu.be/oqi88Fa69w8
(參考原刊於安坑有好報第四期2014年1月)
https://vt.tiktok.com/yYXDVr
直播採訪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4406425142710436
甲吉新聞網(#新高地新聞通訊社)/#吉玉珊社長 /#中正紀念堂1樓3館採訪報導:https://reurl.cc/Xe8a4D
直播採訪報導: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4406425142710436
抖音: https://vt.tiktok.com/ZSncsanp/
Twitter 1: https://vt.tiktok.com/ZSn3N1rW/
Twitter 2: https://twitter.com/ppp2917p1/status/1341930582154956801?s=06
youtube: https://youtu.be/uQI-lwvNhm8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CJJZ_M6n7Do/?igshid=d4dt16sdh71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CJKZ51BBEWa/?igshid=ll3488h0xd
世界40多國聯合新聞通訊社轉翻吉玉珊社長報導詹秀蓉大師新聞: https://mettavalokanaya.com/
麥問伊的名 請你叫伊第一名~陳梅嬌前議員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