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日期:111年12月8日 66歲男性,主訴長期右上頷部位痠脹感,合併有膿鼻涕,內視鏡檢查發現右上頷鼻竇腫脹,電腦斷層亦呈現右上頷鼻竇病灶,經粗針切片確診為右上頷鼻竇漿細胞瘤(plasmacytoma)。 62歲男性,主訴長期鼻涕帶有血絲,理學檢查發現左側下鼻甲腫瘤,並有滲血情況,內視鏡檢查亦發現鼻腔多處黑色斑點樣病灶,經內視鏡下切片檢查確診為鼻腔黑色素瘤(melanoma)。 56歲長期抽煙男性,主訴右側長期鼻塞,不時有流鼻血的情況,但不以為意並未就醫。某次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意外發現右側鼻竇腫瘤,經內視鏡下切片確診為右側鼻竇神經內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發現時已侵犯至顱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指出,常見的鼻科疾病主訴不外乎鼻塞、流鼻水、膿鼻涕、鼻涕倒流、臉部脹痛、嗅覺異常、咳嗽、發燒、口臭、疲憊、牙痛、喉嚨痛、耳朵脹痛、頭痛、眼睛脹痛或流鼻血等症狀,大多都是慢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或鼻中膈彎曲等常見疾病;但若症狀長期未見改善,則需考慮鼻部腫瘤的可能性。 余育霖說明,鼻腔及鼻竇惡性腫瘤約佔上呼道腫瘤的3%,其中又以男性較容易發生,其他危險因子如煙霧及木屑暴露、皮革鞣製、化學製劑暴露及抽煙者。常見症狀其實和上述的常見鼻科疾病主訴差不多,嚴重者可能有臉麻、眼瞼下垂、結膜水腫、眼球活動異常、臉頰腫塊或牙齒鬆動等症狀;然而,仍約有一成的患者為無症狀者,容易導致延誤診斷。 經醫師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後,最重要的是接受鼻腔及鼻竇內視鏡檢查,評估後可在內視鏡導引下進行切片檢查以確認診斷;另外,可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或是正子斷層造影進行全面性的評估。 依據不同的鼻腔及鼻竇腫瘤細胞形態,治療方式有些許不同。綜觀來說,鼻腔及鼻竇腫瘤局部或遠端轉移的機會皆不高。治療方式大多以手術為主,傳統上腫瘤切除為經由顏面部的側鼻切開術(lateral rhinotomy),隨著醫療的進步,大多數的腫瘤可以藉由內視鏡手術(endoscopic sinus surgery)進行切除或減積,必要時輔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達到良好的疾病控制。與全身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倘若延誤診斷,越容易產生大量出血、腦膜炎、腦脊髓液滲露、視野缺損、中耳炎或骨骨髓炎等嚴重併發症。 余育霖表示,鼻腔及鼻竇問題可大可小,初期大多可藉由口服藥物或是鼻內噴劑改善;倘若症狀長期用藥未見改善,應至耳鼻喉科門診就醫接受內視鏡檢查,儘早確立診斷儘早接受治療,手術大多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必要時輔以後續藥物或放射治療。切勿忽視微小徵兆導致疾病進展而延誤治療。
發稿日期:111年12月8日
66歲男性,主訴長期右上頷部位痠脹感,合併有膿鼻涕,內視鏡檢查發現右上頷鼻竇腫脹,電腦斷層亦呈現右上頷鼻竇病灶,經粗針切片確診為右上頷鼻竇漿細胞瘤(plasmacytoma)。
62歲男性,主訴長期鼻涕帶有血絲,理學檢查發現左側下鼻甲腫瘤,並有滲血情況,內視鏡檢查亦發現鼻腔多處黑色斑點樣病灶,經內視鏡下切片檢查確診為鼻腔黑色素瘤(melanoma)。
56歲長期抽煙男性,主訴右側長期鼻塞,不時有流鼻血的情況,但不以為意並未就醫。某次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意外發現右側鼻竇腫瘤,經內視鏡下切片確診為右側鼻竇神經內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發現時已侵犯至顱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指出,常見的鼻科疾病主訴不外乎鼻塞、流鼻水、膿鼻涕、鼻涕倒流、臉部脹痛、嗅覺異常、咳嗽、發燒、口臭、疲憊、牙痛、喉嚨痛、耳朵脹痛、頭痛、眼睛脹痛或流鼻血等症狀,大多都是慢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或鼻中膈彎曲等常見疾病;但若症狀長期未見改善,則需考慮鼻部腫瘤的可能性。
余育霖說明,鼻腔及鼻竇惡性腫瘤約佔上呼道腫瘤的3%,其中又以男性較容易發生,其他危險因子如煙霧及木屑暴露、皮革鞣製、化學製劑暴露及抽煙者。常見症狀其實和上述的常見鼻科疾病主訴差不多,嚴重者可能有臉麻、眼瞼下垂、結膜水腫、眼球活動異常、臉頰腫塊或牙齒鬆動等症狀;然而,仍約有一成的患者為無症狀者,容易導致延誤診斷。
經醫師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後,最重要的是接受鼻腔及鼻竇內視鏡檢查,評估後可在內視鏡導引下進行切片檢查以確認診斷;另外,可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或是正子斷層造影進行全面性的評估。
依據不同的鼻腔及鼻竇腫瘤細胞形態,治療方式有些許不同。綜觀來說,鼻腔及鼻竇腫瘤局部或遠端轉移的機會皆不高。治療方式大多以手術為主,傳統上腫瘤切除為經由顏面部的側鼻切開術(lateral rhinotomy),隨著醫療的進步,大多數的腫瘤可以藉由內視鏡手術(endoscopic sinus surgery)進行切除或減積,必要時輔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達到良好的疾病控制。與全身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倘若延誤診斷,越容易產生大量出血、腦膜炎、腦脊髓液滲露、視野缺損、中耳炎或骨骨髓炎等嚴重併發症。
余育霖表示,鼻腔及鼻竇問題可大可小,初期大多可藉由口服藥物或是鼻內噴劑改善;倘若症狀長期用藥未見改善,應至耳鼻喉科門診就醫接受內視鏡檢查,儘早確立診斷儘早接受治療,手術大多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必要時輔以後續藥物或放射治療。切勿忽視微小徵兆導致疾病進展而延誤治療。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