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文賓/台北報導】台灣四大佛教殿堂中,南部發跡首推佛光山,佛光山最初由形如蓮花瓣狀的五座小荒山組成,於1967年動土,經由數十年的努力,成為台灣第一座十方叢林,無論建築的氣派、廟宇的寬廣,佛像的雕塑,庭院的規劃,殿閣的佈置等皆與眾不同,獨樹一格。目前道場佈及全台,其中在台北市有松山、內湖等道場,新北市每一區都有設立道場,方便民眾就近參佛。
佛光山住持星雲大師秉持「人間淨土」的理念,推廣「行三好」運動,就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並提倡人間佛教,讓佛理提升心靈,內化在日常生活中。星雲大師以慈悲濟世的願心從事文化教育,目前的文化事業有編藏處、佛光文化事業公司、佛光書局、佛教文物流通處、佛光緣美術館、香海文化事業公司、如是我聞文化公司、人間福報、人間衛視、普門學報等,透過編印藏經,出版各類圖書、發行報紙雜誌、提供書畫、錄影(音)帶、唱片、影(音)光碟等,肩負起為大眾傳播法音的責任。
在佛光山諸多道場中,最特別的是位於新北市永和區中正路446號的「佛光山永和學舍」,在一樓的「滴水坊」用膳區,不僅環境典雅如書坊,而且自2016年11月起,實行一麵一飯一粥隨喜護持的方式,希望民眾多吃素,廣結十方善因緣。佛光山「以粥代茶」,緬懷當年釋迦牟尼佛接受牧羊女的供養,在長期苦行無氣力時,得以恢復體力繼續修行。
「佛光山永和學舍」住持「妙宥法師」,感受到法師聰靈的氣質,聲音細柔充滿自信,猶如冬天的燭火般,給人溫暖明亮的感覺,她娓娓道來,跟隨星雲大師學佛的點滴,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師平易近人,不說大道理,大師曾說「法無定法,重點是把心安定下來」。她也提到因為學佛,不知不覺中開拓視野、豐富人生,讓她感到法喜充滿。
法師提到「佛光山永和學舍」現址屋舍,是在1993年由孫立人將軍的夫人所捐贈,當年孫夫人染怪疾久治不癒,後隨母親一起誦讀大悲咒而痊癒,於是至日本請「日本大正藏經」來台,誠心理佛。「佛光山永和學舍」成立至今20多年,住持「妙宥法師」秉持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同時感念孫夫人無私的付出,將單位樓層面積做最有效利用,一樓「滴水書坊」與「滴水坊」,取「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理念,二樓「人文空間」,提供一個展覽平台,不定期舉辦各項展覽,展場也可對外租借。樓上還有佛堂及圖書館等。
永和學舍在住持妙宥法師的精心規劃下,除了定期的共修法會之外,也舉辦各類講座,邀請各領域專業人士演講,並開闢各項才藝教學,另有抄經,禪修,創意佛畫,等不同的課程。
目前在學舍二樓正在舉辦一場精彩的「修行人的粉彩畫展」,展出佛光山覺乘法師的粉彩畫作,妙宥法師稱讚覺乘法師相當有美學的天分,每次佈置佛堂總讓人驚艷。學畫一直是覺乘法師的心願,近六十歲開始學習粉彩畫,老師讚賞她構圖完美、筆觸細膩,畫風傳神且充滿生命力,對她讚賞有加!
「乘藝盎然~修行者的粉彩畫」畫展展期,自2017年6月1日至8月31日(週二休館),每日上午11點至下午8點,於「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新北市永和區中正路446號),展出覺乘法師的31幅粉彩畫作,作品義賣所得,將全數捐贈「宜蘭仁愛之家」,作為興建老人住宅之用,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乘藝盎然~修行者彩筆下的盛宴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