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被聯合國視為高尚情操,並有助於實現文化多樣性。慶祝7月30日「國際友誼日」,世界各地都有許多活動,當天在台北舉辦的「國際友誼日-2015和平文化國際論壇」邀請到許多藝術文化界人士,從多元角度探討「文化遺產新價值」,與談人之一樂舞音樂舞蹈中心的謝佩穎老師表示,自己原本學習西樂,因為受到太極門這樣古老氣功武術修行門派的薰陶,開啟她學習古琴的機緣。謝佩穎讚嘆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所創作的音樂,充滿著愛的能量,而且在太極門這樣優質文化影響,更加激發她對生命、對教育的熱誠。
謝佩穎分享主修古琴的小故事,偶然聽到古琴乾淨、沈靜的琴音,整個心都靜了下來,好像跟琴一起在對話,於是就愛上了古琴。古琴是華夏文化中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已有3千多年歷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古琴音樂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資文化遺產。她進一步指出,古琴曲「流水」也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送入太空給外星的生物聽,就是我們的中華文化。她以此對照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帶領著弟子走訪五大洲,以公益性的文化活動不遺餘力地弘揚中華國粹文化,讚揚太極門是活的文化遺產。
受到太極門師徒相傳的文化薰陶,師父的身教、言教讓謝佩穎在音樂教育上有很大的啟發。她明白當老師對學生要有包容心,說出來的話就會比較好聽,學生也學得快樂,也因此啟發她用「愛的音樂教育」引導孩子。
謝佩穎表示,因為懂得用愛的方式,站在學生的立場著想,就能看到學生的處境與困難,同時給予解決的方法和反省的空間。有一次家教學生站在門外,對著媽媽拳打腳踢,直喊:「我不要彈琴!」謝佩穎耐心引導學生,先給學生五到十分鐘宣洩情緒,再拉著他的手進入琴房。當她看著學生的那一刻,心裡想到太極門師父如何引領世界元首敲響「世界之愛和平鐘」的畫面,感覺和平鐘聲也在她耳邊響起。謝佩穎跟學生分享師父教導的轉念功夫,打開學生害怕檢定考而排斥上鋼琴課的心結,引導他以後遇到困難不要先哭,要學會溝通,果然學生安靜下來,除了鋼琴以外,也學習到人生智慧。
優質文化具有正向的感染力,謝佩穎落實愛的音樂教育,也幫助了家長。在一次團體課中她要求學生作答,發現一個非常安靜斯文的男孩子,因為害怕說錯,每一個回應都要看一下窗外的媽媽,而媽媽很自然會幫他回答。於是謝佩穎請家長們保持緘默,並分享「要讓孩子勇敢地從錯誤中修正,這樣才會進步,才會成長,不要剝奪孩子有修改的機會。」那位媽媽覺得收穫很大,特別感謝她。
文化是國家的根本,也是留給後代子孫最重要的資產,需要政府與民間努力保存與發揚。正如當天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的致詞中指出,「在價值混亂的現世,人們應當致力保存並發揚光大的,就是包含愛與人權的和平文化。人的生命有保存期限,文化卻能代代傳承,築基在和平文化上的國際友誼彌足珍貴。環扣真誠的友人,團結這些無私的心力,我們尊重和平文化,並切實實踐和平文化的努力,將影響未來地球與人類子孫的幸福。」
圖說:受到太極門師徒相傳的文化薰陶,師父的身教、言教讓謝佩穎在音樂教育上有很大的啟發。她明白當老師對學生要有包容心,說出來的話就會比較好聽,學生也學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