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藍天白報導
對一般人來說,家的存在等同愛,如果在家中只感受到孤單與被嫌棄,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太極門台中道館日前邀請曾蹺家18年的鄧孟樺細說她的轉彎人生。
孟樺跟阿嬤一直生活到八、九歲才回到父母身邊。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父親和經常喝斥她的母親,在孟樺小小的心靈劃出一道道的傷痕;不被愛、不受歡迎,是孟樺難以向他人說明的心酸與孤單。國中畢業後,孟樺選擇了最激烈的反抗方式---逃離這個她從未感受到愛與溫暖的地方。蹺家的生活並不好過,她曾經連續三天沒有飯吃;但縱使如此,孟樺也不想再回去面對冷酷的媽媽。
四年後,在阿嬤親情的呼喚下,孟樺回去跟阿嬤一起生活,卻堅決不跟母親聯絡,母親也絲毫不讓步,徹底與孟樺決裂。就這樣過了十幾年,有一天,孟樺接到一通聲稱是媽媽的電話,但電話那端不再是傷人的話語,而是誠心的道歉與溫暖的關懷,期待女兒能回家抱抱她;電話這端的孟樺則淚流滿面,泣不成聲。相隔18年後,母女終於再相見。
兩人團圓後,孟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個性堅硬的母親為何變得如此柔軟?只會要求別人配合的母親,為何竟然變得這麼體貼?得知這些改變來自媽媽進入太極門修心養性之後,孟樺決定和媽媽一起到太極門練氣修心,也讓媽媽安心。師父告訴她,要改脾氣、要孝順、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當時孟樺心想,回家和母親團圓就已經是孝順了!然而,相處之後才知道,兩人心中仍有對彼此的怨,如何重新相處,從「心」和諧,是重重的考驗。但這次孟樺不再像年輕時叛逆莽撞,而是選擇到太極門道館,聽聽師兄姊的分享,她決心要修改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和媽媽共同修補那道曾經橫在兩人之間的裂痕。
在師父的諄諄教誨下,孟樺學會轉念、改脾氣,不再帶著小時候的怨念跟媽媽說話,而是真心跟媽媽說,謝謝您煮這麼豐盛的飯菜,但是我們吃不了那麼多,倒掉又很可惜,因為都是媽媽辛苦煮的。媽媽聽了也願意改變,現在只煮當餐吃得完的份量,大家吃得開心,媽媽也不會覺得難過。有一次閒聊時媽媽問孟樺,妳在太極門做的事情,在家裡也有做嗎?孟樺這才想到,每次去道館都會主動跟師兄姊打招呼,離開時也會跟大家說再見,為何對媽媽做不到呢?這麼一想,她馬上修正,母女倆的感情也更加溫了。
已為人母的孟樺,為了不想重蹈媽媽的覆轍,對女兒反其道而行,卻因過度專注在女兒身上,讓生活失去平衡。她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更常到道館練功,和師兄姊談心,因為在道館練功很開心,帶孩子來道館更放心,師兄姊都會一起關心每個孩子,並引導孩子們學好向善。
蹺家少女重拾笑顏的轉彎人生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