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柯文哲22日下午受邀出席碳中和新經濟力論壇(臺北場),他在致詞時強調2050年淨零碳排放不僅是技術改變,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的改變;簡單的說,2050淨零碳排放不僅是整個國家社會的重整、都市計劃的重整,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的重整,關鍵在教育。他認為疫情終究會過去,極端氣候和淨零碳排放將是臺灣之後要面對的兩大挑戰。 柯文哲表示,從聯合國1992年氣候變化綱要公約、2015 年巴黎協定以來,全球暖化情況加劇、氣候危機的風險也日益增加。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報告指出,人類社會需在本世紀中葉前達成淨零排放,以控制全球升溫在 1.5℃內,才能確保全球氣候安全。 他提到去年的COP26讓大家深刻了解淨零碳排放已是世界潮流,是全世界必須面對的事實,目前有超過 135國、1,049城市陸續宣示淨零排放,宣示國家占全球人口數的85%、GDP的90%。歐盟和美、日等貿易大國也正逐漸將淨零排放融入國際經貿規則中,如實施碳關稅、碳定價、碳權等機制,因此2050年淨零碳排放已不僅是從過去的環保抗議議題,而是實際影響經濟的議題,也牽動後面的政治、社會問題。 柯文哲指出,臺北市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在去年422地球日時,已宣示「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並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行動計畫。目前臺北市主要要做的分為住商、運輸、廢棄物三大部分,首先就是住商部分,要朝向智慧零碳建築發展。柯文哲說,多年前國內第一座大規模的循環建築就是南港機廠社會住宅,這是大陸工程的標案,也是臺北市第一座循環建築的作品,也當成其他北市社宅的標竿,符合淨零碳排放智慧建築的標準。 柯文哲表示,北市府已經研提北市淨零碳排放管理自治條例,送到市議會,希望這個會期能夠通過,半年後就能開始實施,做為未來推動淨零碳排放工作的法律基礎。該自治條例通過實施後,會採由內而外、由公而私的策略,因此第一步就會公布所有的公家建築物在綠建築和智慧建築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當推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去規範民間的建築物,當然一開始會採取獎勵的方式。 再者,重新檢討過去30年興建北捷的最大錯誤,就是沒有TOD(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計畫)。他經常被問內湖的交通如何解決?他回答內湖不是交通問題,是都市計畫問題,內湖的人口增加了4倍,道路面積並沒增加,所以內湖是典型的都市計畫失敗案例,也不用幻想20年的問題可以一天解決,只能努力的小針美容,確保未來幾年內湖交通不會變差,要根本解決必須等到環狀線完成。 柯文哲說,有鑑於過去30年的錯誤,他認為未來15到20年最重要的建設,一個是TOD,一個是北市236所國高中的校舍改建,並利用改建的過程,納入社區需求,包括托嬰、托老等功能放進去,也就是以學校改建為中心的社區重整。透過這兩大重要建設,可以有效縮短北市社區動線和城市交通動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東區門戶計畫中,在南港興建3,000多戶社宅,未來在南軟、南港生技園區工作的民眾可以優先居住,縮短通勤時間、減少交通成本、也有助於減少交通通勤衍生的碳排放。 柯文哲強調,2050年的淨零碳排放不僅是技術改變,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的改變,北市1天約有170噸的廚餘,試想如果每個人吃飯跟他一樣都沒有廚餘的話,就不用設置廚餘處理廠,這就是文化改變的重要。 簡單的說,2050淨零碳排放不僅是整個國家社會的重整,都市計劃的重整,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的重整,關鍵就是教育,包括垃圾要減量、廚餘要減少、不要用一次性餐具等等,這些都要很多的社會運動。 他認為疫情到今年年底會過去,在疫情過去之前雖然會有幾波疫情的反撲,但終究會過去,等疫情過去後,臺灣下一個面對的挑戰就是極端氣候和淨零碳排放,要做的事情很多,大家就繼續努力。 隨後,柯文哲前往體驗智慧電動巴士,發車前柯文哲表示,臺北市發展智慧城市,在未來幾年有兩個重點,分別是產業數位轉型跟2050淨零碳排放。現在歐盟、美國、日本都已經決定要做碳關稅,未來碳定價、碳綠能都會一起來,臺灣的企業一定要應付這樣的世界潮流。 柯文哲說,我們可以說我們國民不要出國去旅行,但是臺灣不可能不跟外國做貿易,既然2050淨零碳排放是不能避免的,臺北市政府也開始做因應,初期從公家機關的建築法規開始要求,對於建築都有標準規範。 柯文哲表示,從去年開始,臺北市政府已經下令不准再買燃油的公車,現在只能買電動公車,預計在今年底可達400輛電動公車上路營運,8年內臺北市3500輛公車全部轉成電動公車,這是一個很大的商機。柯文哲還提到今天中午跟歐盟商會開會,大家聽到臺北市將全部轉成電動公車都表示相當有興趣。 接著,柯文哲前往參加臺北市政府願景館暨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揭幕儀式。他在致詞時表示,臺北市政府願景館今年以「數據治理」作為主軸,共有11個展區,並邀請臺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大師跨界襄助,以科技結合藝術展出《資料的重量》(The Weight of Data),結合機械手臂及 AR 的超現實互動影像。 柯文哲說,本屆智慧城市展已經是第9屆,自2016年起臺北市政府與臺北市電腦公會一起合作舉辦至今已6屆,是世界第二大的智慧城市展。這兩年因疫情的關係,其他國家都很難舉辦實體的會議,今(111)年這場智慧城市展保證是世界最大的智慧城市展。2022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SCSE)除了臺北主場,高雄也有第二會場舉辦,南、北參展廠商共有450多家、10個縣市政府共襄盛舉,使用近1500個攤位,期間辦理60場專業論壇,預計吸引12萬人次參觀。 柯文哲表示,隨著全世界疫情趨緩,今年數位城市展首次在疫情後邀請境外人士參觀,這也可以讓我們思考,接下來解封過程中要怎麼進行?畢竟臺灣不可能一直鎖國下去,總是要開放邊境,在開放邊境的過程中,總是要有第一步。臺北市政府也發表 「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2.0」,產業要進行數位轉型,而政府則需要做好各項數位基礎建設。透過公私協力、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這是今年的重要主題,再次謝謝大家共襄盛舉,讓智慧城市今天可以開幕,希望一步一步地,臺北成為一個更智慧的城市。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