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捷運首創「Metro TIMES 捷運人流資訊管理系統」,榮獲2022臺北市政府市長盃資料應用黑客松競賽市府組第一名。22日舉行記者會,宣布Metro TIMES 捷運人流資訊管理系統「車廂擁擠度即時告知功能」,繼板南線、文湖線後,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及中和新蘆線正式啟用,搭配有如北捷路況即時查詢的「路線擁擠度告知功能」,旅客搭乘捷運更便利!此外,國內軌道業第一套「導引光條」及動態「小捷客」導引系統,即日起在板南線忠孝復興站候車月臺為大家服務,旅客只要抬頭,一眼即可掌握進站列車內的人流狀況。
「車廂擁擠度即時告知功能」是由車輛處、資訊處組成研發設計團隊,透過列車壓力感測器,計算出車廂載重所承受的壓力值,進而轉化為車廂擁擠程度;依照旅客人數多寡區分成舒適、普通、略多及人多等4個感受程度,並依序用綠、黃、橘、紅色加強辨識。民眾透過月臺電視或手機下載「台北捷運GO」App,即可立即提前掌握下一班列車各車廂的人潮狀況,藉此分散車廂人潮,享受更優質的搭車環境。
以車廂擁擠度運算為基礎,研發團隊進而推出「路線擁擠度」查詢功能,即日起,除原本板南線、文湖線外,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及中和新蘆線亦開放查詢,旅客輕鬆掌握全線壅塞區段、人潮狀況,宛如北捷「即時路況」查詢,方便旅客彈性調整行程。
捷運列車的載客重量測量,秘密武器就是「壓力感測器」,在每節車廂底下的次懸吊系統氣管上,安裝一支長約5.7公分的壓力感測器,接著透過管線將量測的數據傳到車上主機。為了確保傳輸管線不受雨水、灰塵及雜訊干擾,工作人員將傳輸管線做了完整防護;另外,車下有大型設備箱及密布的線路,在不變更原有設備,又要將管線安裝在狹小蜿蜒的空間,成為車輛廠維修人員一大考驗。最後,動腦自製類似像小水管等特殊工具,終於成功把管線放進轉折的空間裡。
北捷高運量電聯車共計849節車廂,文湖線共計304節車廂,全系統共安裝1,457支壓力感測器,列車於離開車站關門時即回傳一筆資料,每天都有近6萬筆數據;將龐大數據轉化成符合旅客感受的車廂擁擠度,中間歷經無數次運算程式的微調,實際攜帶沙包到車廂進行載重測試,再透過IoT物聯網技術,以無線方式回傳每顆壓力偵測器量測的數值;接著使用大數據運算,把數據再做更精細的分析,打造車隊載重智能監測系統。
繼龍山寺站後,人潮眾多的板南線忠孝復興站月臺,即日起亦增設北捷獨家研發的「導引光條」及動態「小捷客」導引系統,「導引光條」依照車廂擁擠度同步顯示綠、黃、橘、紅等不同顏色,旅客只要抬頭,就可了解車廂內人潮狀況。「小捷客」則是透過動畫的方式,引導旅客往頭尾車廂移動,尖峰時段的小捷客,亦會配合燈號呈現紅、橘、黃、綠顏色變化。
北捷歷時兩年完成自主研發的車廂擁擠度即時告知功能,透過大數據分析平臺,幫助行控中心掌控列車沿途載客擁擠程度、提供是否加發列車決策數據,成為維修人員車廂壓力參數,精準調校使車廂高度與月臺高度更加平準。
捷運車廂擁擠度,板南線109年5月7日最早啟用,110 年 3月25日文湖線接力上線,至111年3月25日,北捷5大路線車廂擁擠度全部完成架設並啟動。至於環狀線,因尚屬新通車路線,列車仍在保固期,後續將再評估設備裝設等事宜。
臺北捷運深耕軌道產業多年,首創「Metro TIMES 捷運人流資訊管理系統」獲得2022臺北市政府市長盃資料應用黑客松競賽,市府組第一名殊榮,證明北捷營運績效亮眼之外,更是一支具有科技感、前瞻性的團隊,在市府數位城市政策的帶領下,堪稱全國軌道業數位科技的領頭羊;因應數位化浪潮,致力發展數位轉型,持續提供旅客最舒適安全的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