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結果,以慢性疾病囊括8項,使得每100人中約有66.4人死於慢性疾病,而惡性腫瘤(癌症)續居首席,其中十大死因排名順位與上(109)年相較,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與血管性及未明示之失智症各上升1名,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則退居2名。至於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連續36年蟬聯首席,而大腸癌列居次席。 110年臺北市民死亡人數為1萬8,652人,較上年增8.5% (或增1,456人),近10年平均年增率1.7%;死亡率則為每十萬人口727.6人,較上年增11.0%(或增72.2人),近10年平均年增率1.9%,死亡者年齡中位數為81歲,較全國77歲為高。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2000年世界標準人口結構調整計算,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11.4人,較上年增7.6%(或增21.9人) ,近10年則平均年降1.0%,且低於全國標準化死亡率405.5人,是全國22縣市中除金門縣之外,標準化死亡率最低的縣市。 110年十大主要死因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7成6,其中慢性疾病囊括8項(占66.4%),而惡性腫瘤(占28.5%)仍居首位,其餘依序為心臟疾病(占15.1%);肺炎(占7.8%);腦血管疾病(占5.9%);糖尿病(占4.8%);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3.9%);高血壓性疾病(占3.7%);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占2.8%);事故傷害(占2.0%);血管性及未明示之失智症(占1.8%)。若與109年死因統計比較,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與血管性及未明示之失智症各上升1名,分別為第6名、第7名及第10名,至於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退居2名為第8名,其餘與上年相同。另受COVID-19疫情影響而死亡人數為341人(包含國人死於國外18人),死亡者年齡中位數為73歲。 110年臺北市十大主要死因標準化死亡率較上年增加者有8項,分別為高血壓性疾病(增59.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增54.6%)、糖尿病(增20.9%)、血管性及未明示之失智症(增12.0%)、事故傷害(增9.0%)、惡性腫瘤(增3.8%)、腦血管疾病(增3.3%)、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增1.7%);而減少者計2項,肺炎(減8.4%)及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 (減0.1%)。 依性別觀察,死亡人數、死亡率與標準化死亡率結果皆呈現男高於女,分別為女性的1.2倍、1.4倍與1.7倍。110年兩性死因前四名皆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及腦血管疾病,若與上年相較,男性十大死因部分以高血壓性疾病上升2名,為第7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上升1名,為第5名,而糖尿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與事故傷害皆退後1名,分別為第6名、第8名及第9名,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擠進前十大,為第10名,其餘與上年相同;女性死因部分,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敗血症皆上升2名,分別為第7名及第10名,高血壓性疾病上升1名,為第6名,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退後2名,為第8名,血管性及未明示之失智症退後1名,為第9名,其餘與上年相同。男、女性標準化死亡率分別較上年增9.0%及增5.6%,其中增幅最顯著分別為男性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增49.9%,女性高血壓性疾病增79.1%,而減幅最大為男性肺炎減5.6%,女性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減16.1%。 依年齡層觀察,110年臺北市15-24歲青少年死因前三名分別為自殺(占24.7%)、事故傷害(占23.3%)及惡性腫瘤(占16.4%);25-44歲壯年則以惡性腫瘤(占31.8%)為首、自殺(占15.2%)及心臟疾病(占11.0%)次之;45-64歲中年仍以惡性腫瘤(占42.9%)居首、心臟疾病(占14.4%)及腦血管疾病(占5.3%)次之;65歲以上老年則以惡性腫瘤(占25.7%)、心臟疾病(占15.4%)及肺炎(占9.2%)分列前三名。 110年臺北市民因自殺死亡人數為287人,較上年減8.9%(或減28人),其死亡人數依年齡層審視,以45-64歲占29.6%最多,25-44歲占26.8%次之。110年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1.2人,相較上年減6.7%,為全國自殺死亡率,除金門縣(7.8人)外之最低縣市。 110年臺北市民癌症死亡人數為5,316人,較上年增170人,平均每日死於癌症人數約有14.6位市民;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07.4人,死亡者平均年齡為72.1歲;若經標準化後之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96.5人,較上年增3.8%,且低於全國標準化死亡率118.2人,在全國22縣市中除連江縣(91.0人)之外,為標準化死亡率的最低縣市。 十大癌症死因仍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其次依序為2.結腸、直腸和肛門癌、3.女性乳癌、4.肝和肝內膽管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胰臟癌、7.胃癌、8.口腔癌、9.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0.食道癌;與上年相較,食道癌前進3名,為第10名,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口腔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前進1名,分別為第2名、第8名及第9名。其中十大癌症死因標準化死亡率較上年增加者有6項,增幅較多者為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增20.6%)、食道癌(增13.1%);減少者有4項,減幅較多者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減5.3%)、胃癌(減4.0%)。 依性別觀察,110年臺北市男性十大癌症死因,以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口腔癌與膀胱癌上升1名,分別為第2名、第5名與第10名,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胰臟癌後退1名,分別為第3名及第6名,其餘死因及順位與上年相同;而男性標準化死亡率較上年增4.4%,其中以膀胱癌增幅31.2%最顯著,而減幅則以肝和肝內膽管癌減3.4%最多。110年女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變化,以子宮體癌上升2名,為第9名,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各上升1名,分別為第2名及第7名,而女性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各後退1名,分別為第3名、第8名及第10名,其餘死因順位與上年相同;而女性標準化死亡率較上年增2.9%,其中以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增25.9%最顯著,減幅以卵巢癌減35.7%最多。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癌症已分別蟬聯40年國人死因第1名與50年臺北市十大死因之首,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的健康生活型態,可預防癌症的發生。為了照護女性市民健康,自107年6月1日起提供設籍臺北市30歲以下有性生活史之女性市民,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並同時提供篩檢疑似陽性個案追蹤及轉介服務,相關資訊請至臺北市衛生局網站查詢。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