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稅務威權 民團呼籲「人民選出支持法稅改革候選人」
社會組
[記者林芯瑩/台北報導]
9月15日是聯合國國際民主日。當天聯合國NGO等世界公民總會近30個民團於臺灣大學舉辦響應論壇,邀請退休法官、律師等各領域菁英提出建言表示,台灣的民主是透過轉型後得到的民主,威權遺毒仍在,稅務機關甚至還倒退修法。民眾應該支持法稅改革的候選人,避免行政機關權力過大,凌駕一府五院,台灣才能邁向真民主法治。
太極門掌門人暨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副主席洪道子博士致詞表示,民主體制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然而歷史上的人權迫害,除了戰爭暴力之外,屢見執政者以司法和稅務手段,對於人民的政治、經濟、宗教和信仰自由多所限制,或是因爭權奪利與貪圖績效而強徵、入罪於民,嚴重違背民主真義。有鑑於,公權力是兩面刃,正當地使用就是良政仁民的利器,反之則是暴政害民的利刃,全憑執行公權力者的一念之間,一念之善可以上天堂,一念之惡就可能下地獄,唯有良心才是天地間唯一的仲裁。
論壇播放8月底反貪腐國家報告第二次國際審查會新聞影片,會議遭質疑不僅沒有直播讓全民參與,連記者要入內也遭阻擋,直播主拍攝影片也遭下架刪除,公民社會對話變成閉門會議。甚至志工要把台灣貪腐的資訊提供專家參考,但卻被工作人員強勢阻擋。原來國際審查會議是「閉門會議」,政府邀請專家來台,卻極力掩蓋台灣的貪腐及宗教信仰迫害真相嗎?
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法官兼庭長袁從楨律師表示,檢視一個國家有沒有民主,要看這個國家有沒有言論自由,有沒有司法獨立。真正的法治不是政府立一個法管人民,是民意機關立一個法來約束公務員、約束政府行公權力的行為,而稅務人員和其他公務人員在執法的時候,有誠實和嚴格的遵守依法行政嗎?不去侵犯人民的權利嗎?還是擅自擴張權利?這也可以檢視是不是以民為主。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曾建元表示,公督盟期待立委職權行使要受到監督,問政要朝向理性溝通辯論,並透過聽證會、公聽會,讓人民參與民主,不能只是多數決,要透過溝通來形成,期許年底選舉有心參選的青年,可以讓台灣的民主更進步。
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陳逸南表示,1996年底發生的「太極門冤案」,即為威權體制殘餘的勢力,濫用公權力之產物,當時以「宗教掃黑」為名,侯寬仁檢察官與調查局、國稅局官員構成「共犯體」,貪圖鉅額的查稅獎金,迄今危害人權26年。有些「反民主」人士仍持抵抗的態度,完全沒有認錯的意思,導致台灣社會沒有「恥辱感」,加害者不被追究法律責任,對民主是一大傷害。
台北律師公會稅法委員會委員蔣瑞琴律師指出,財政部自行發布9千多條解釋函令,過度裁量權及不透明,造成許多冤稅案件,嚴重侵害人民財產權。而且高達2/3解釋函令已發布超過30年,早已不合時宜,甚或與新頒函釋產生衝突,行政法院卻又再用這些解釋函令作判決,造成實務界所稱「稅務風險無限大」。她引用稅法專家葛克昌教授的呼籲:美國租稅改革組織再造後,就不可以收稅的多寡來衡量稅務員考績,但我國現在仍以收稅多寡做績效,更以獎金鼓勵課稅,誘發濫稅問題。太極門冤案證明,獎金制度確實會誘發結構性貪腐,也造成嚴重的冤案。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人權委員會觀察員高鼎懿表示,在稅的方面臺灣還有許多倒退式的修法。以2021年底財政部卻強行推動修稅捐稽徵法為例,將因政府錯誤而可以請求退稅的年限從無限期縮短至十五年,經過實體判決確定的案件,不能再提起退稅請求。意思就是如果人民在稅務訴訟中只要被判決敗訴確定了,就算找到任何新證據,都沒有辦法向稅捐單位要求退還,且一旦判決確定超過五年,也沒有辦法透過司法程序要回公道,所以稅務機關的威權思維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主辦單位表示,2007年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9月15日定為「國際民主日」,而同一天也是世界之愛和平總會「國際愛與和平日」。2005年9月15日多明尼加總統費南德斯與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共同轉動了象徵各國元首啟動愛與和平的「世界之鑰」,並鳴響世界之愛和平鐘,許下鳴鐘心願。2008年費南德斯總統用行動實踐和平的承諾,成功化解哥倫比亞、厄瓜多與委內瑞拉三國的戰火危機。
2022年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太極門將於10月16日在台大體育館舉行,「良心領航 點亮希望」愛與和平全球祈福大會,透過實體與線上型態,匯聚全球善念,團結同心,期許人人以良心行動,造福世人。
圖說:
P1: 響應聯合國「國際民主日」論壇,呼籲民主政府應該勇於認錯改正,並支持法稅改革的候選人。
P2: 主辦單位表示,政府邀請專家來台,卻極力掩蓋台灣的貪腐及宗教信仰迫害真相嗎?
P3: 2005年9月15日多明尼加總統費南德斯,與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共同轉動「世界之鑰」。
P4: 太極門將於10月16日舉辦「良心領航 點亮希望 」愛與和平全球祈福大會,邀請大家共襄盛舉,匯聚全球善念,造福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