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血友病福音!「非凝血因子藥物」健保七月起擴大給付 非凝血因子藥物「每月一針」 挨針頻率每年最多可減少 91 次!

血友病是一種體內缺乏凝血因子,造成血液不易凝固的疾病,病患的關節會因為長期反覆的出血, 造成不可逆的病變。A 型重度血友病患為了控制出血,需要定期接受凝血因子靜脈注射。但不少病患在 治療照護的過程中,長期頻繁打針導致不易找到血管注射,以及靜脈萎縮都成為血友病患沉重的心理負 擔,甚至有些病童因此害怕打針而中斷治療,抑或因上學、工作忙碌就會忘記施打,間接影響到他們治 療順從性,更因為藥物半衰期短,凝血活性保護力不足,使他們的日常活動力受限,無法過著如常人般 隨時想動就動的生活。

所幸,近日健保將於七月起擴大「非凝血因子藥物」給付非抗體A型重度血友病患者,不僅注射方式 從靜脈轉換成皮下注射、頻率也從一週數次到每月一次,使血友病患更容易接受預防性治療,且藥物半 衰期長,能穩定維持體內凝血因子濃度,無須擔心體內的凝血活性是否會下降而受限活動時間,徹底轉 變病患及照護者的日常生活,更是讓「醫師用藥更有信心」、「病患治療更安心」,以及「家長照顧更放心」。

預防出血是全球護理標準 讓零出血成為可能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表示,血友病是一種先天出血性疾病, 基因缺陷造成血液中缺乏某一種凝血因子,導致凝血功能異常,目前國內的血友病患者大約 1000 名, 其中以缺乏第八因子的A型血友病患最多。其因子濃度缺乏的情形分為輕度(>5%),中度(1~5%), 重度(<1%)。輕度A型血友病患者在有創傷或手術時會有出血的問題,但中、重度A型患者,除受傷 之外,日常也可能會自發性出血,最常發生的部位為關節處,雖沒有立即危險,但長時間反覆可能會導 致關節變形,許多人因此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近年來,國際間血友病治療共識,透過採取規律的「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以維持體內凝 血因子濃度,有助於預防不可控的出血風險,便可有效降低出血風險、避免關節損傷。隨著醫藥科技發 展及健保規範,台灣目前A型重度血友病治療,逐漸從需求性導向為預防性治療,以持續補充、維持與 一般人相同的凝血因子濃度作為常規治療。沈教授表示,期盼台灣未來能達到與國際水準並駕齊驅的治 療品質,以全面醫療為目標,使血友病患者能早日達到「零出血」、「零併發症」、「與常人零差異」,並學 習自我照護,營造不設限的亮麗人生。

出血嚴重影響生活,「非凝血因子藥物」翻轉傳統治療模式!

然而,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表示,目前A型重度血友病的治療要達到「非出血」 仍有進步空間。首先,凝血因子的結構特性,讓它只能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再者,第八凝血因子藥 物半衰期約只有8至12小時,要維持體內有保護力的凝血因子濃度,至少必須每週二至三次注射補充, 如此頻繁的靜脈注射頻率,甚至有些患者是從兩歲甚至更小就開始接受預防性注射,對於病童、家屬以 及醫護人員,都是非常沈重的壓力與負擔。

周聖傑醫師說明,現今血友病治療趨勢已和過去大相逕庭,血友病治療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產生 了「非凝血因子藥物」療法,它注射方式從靜脈注射轉為皮下注射,減少了患者找血管打針的不便,治 療方式也更加簡單;藥物半衰期可長達至 27. 8 天,注射頻率降低為每週至每四週一次,與過去靜脈注射 相比,一年挨針次數最多可減少約 91 次(以一年52 週,凝血因子靜脈注射每週2次與非凝血因子皮下 注射每四週1次為計算基準)。周醫師補充說明,臨床試驗已證實即使是四週一次的注射頻率,於患者體 內的藥物濃度都是維持穩定活性,只要透過合適的預防性給藥方式、做好適當關節保護,就能降低出血 風險,活動過程中也不再因擔憂而設限活動力,家屬也能更加放心。原本台灣健保日前僅限於給付A型 血友病抗體患者,現在健保即將擴大「非凝血因子藥物」給付範圍至非抗體A型血友病,不僅可讓患者 獲得更良好的治療方式、減輕照護者的負擔,對醫師來說患者的治療順從性也提升,無疑對患者、照護 者及醫護人員來說是三贏的局面。

周聖傑醫師另補充說道,這次七月起「非凝血因子藥物」健保給付條件放寬族群包含 12 歲以下兒 童,以及 12 歲以上但規定須有接受第八凝血因子達建議劑量上限,且年自發性出血次數大於6次、曾發 生腦出血、目標關節出血半年超過3次以上。

健保擴大給付 為病友及照護者創造全面且不設限的生活方式

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周瑞飲理事長表示,因靜脈注射不便操作且注射頻率高,使得多數血友病友順 從度不佳,導致治療成效有限。周理事長分享,曾有一位個案的父母看著孩子痛苦掙扎下針的時刻,心 裡總是萬分不捨又自責。幸好有了非凝血因子皮下藥物出現,血管找不到的問題漸漸迎刃而解,且注射 頻率大幅減少,許多病友在旅行時需攜帶的藥物隨之減少,過去受限於疾病而無法長途旅行、出差外派 的病友,如今終於獲得追逐夢想自我實現的機會,健保擴大給付消息,無疑是患者們的一線曙光。

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林旭科理事長說道,過去血管較難找的血友病友,平時需透過拿重物、握緊 拳頭來照護血管,幫助施打藥物時順利;但每當天氣變化時,血管因收縮較下沉,難以成功找到血管注 射。靜脈注射從備藥、找血管到施打完成,往往每次至少需30分鐘以上,上學或工作前都須提早花時間 完成。目前有了皮下注射的給藥方式,快速又簡單,且非凝血因子藥物半衰期長,保護性更提升,未來 健保將給付非抗體A型血友患者使用,將可為這群病友及其照護者省下大量時間。

家屬心聲:「每天提心吊膽!」 非凝血因子藥物助血友與照護者回歸正常生活

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長大,但有時卻事與願違。陳媽媽分享,孩子出生兩個月 後,身上開始出現莫名凸起瘀青,一歲時,有次大腿及膝蓋腫脹多日,接連出現臉部腫脹情形,緊急至 醫院求診,才被診斷為重度血友病。回想過去,曾因咬到唇繫帶而血流不止一週,每天至醫院注射治療, 最嚴重時一個月內需入院治療七到八次,且為了找血管輸注往往不順利,媽媽看了心裡很是不捨。為了 照顧小朋友,陳媽媽與先生離開職場長達兩年時間。慶幸三年前,開始接觸到非凝血因子藥物,出血及 腫脹情形獲得良好控制,不再需三天兩頭跑醫院,陳媽媽開心地說「現在終於回歸正常生活了!」

另一位非抗體血友病童溫爸爸分享,小朋友三歲以前是接受需求性治療,當時身上經常出現瘀青、 手臂出血和膝關節常因腫脹而無法走路,且住家為公寓,因此需由爸爸抱著小朋友上下樓,病童與家長 很是辛苦。所幸今年開始使用了非凝血因子藥物,兩週一次的預防性注射,讓小朋友不再因膝關節腫脹而受限行動,手臂出血腫脹的情況也獲得改善。溫爸爸表示,「很高興健保將擴大給付非凝血因子藥物 至非抗體A型血友病患,期盼可以有更多血友病友因此受惠,擁有無異於他人的生活。」

沈銘鏡教授開心地表示,睽違多時,在符合國際治療趨勢及醫病需求下,「非凝血因子藥物」終於擴 大健保給付,不僅提升整體治療品質、減少人力負擔、在備藥與治療上也更簡單方便,使患者更安心接 受治療、及享受如常人般的正常生活。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