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主辦的2023臺北詩歌節將於9月23日至10月7日舉行,策展人鴻鴻、楊佳嫻以「詩生萬物」為題,邀請印度詩人碧娜(Bina)來臺擔任駐市詩人,以臺北作為創作靈感的根源;同時邀請泰國、日本、法國和香港等地作家齊聚臺北交流激盪。今年詩歌節將推出詩講座、電影放映、音樂演出等精彩活動,更規劃咖啡與詩駐站計畫,邀請民眾走進咖啡店,與詩人來場充滿詩意與咖啡香的邂逅。 文化局蔡詩萍局長表示,今年臺北詩歌節的主題「詩生萬物」,出自於《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短短的字句,就清楚地描繪了世界萬物的生成,希望用簡單輕鬆的方式傳遞詩歌節的精神,同時創作也是一切的開始,希望引導民眾透過詩意美學理解世界的美好。 策展人鴻鴻與楊佳嫻表示,每年舉辦的臺北詩歌節以詩為核心,跨領域的藝術節讓生活不要與詩分開。希望透過詩人獨特的眼光,重新發現萬物。從9月23日到10月7日三週的活動策展,從詩出發,連結講座、展演、影像、行為藝術等跨領域的活動,將文字轉化成為更豐富多變的形式。今年的活動從開幕的詩演出《百年對話:世紀初的火與光》、在金門街邀請到5位詩人一同打造咖啡與詩的獨特風光《詩生萬物,萬物有詩》以及演唱會《最初的語言・今天的花朵》等,包含7場多元議題的講座、3場跨領域詩行動、詩人進校園以及串連實體及線上書店書展等,更邀請到5位國際詩人來臺交流,面向多元,反映臺灣現在的景況。 今年的駐市詩人碧娜Bina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她第四次來到臺灣,非常喜歡臺灣人的溫文儒雅、美食和便利的交通,很高興能夠在臺北創作以及有機會跟年輕人很自在的交流,這是她第一次有機會待這麼久的時間,非常希望能夠更了解臺灣人和臺灣的文化。她尤其對於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詩歌節活動感到讚嘆,也對於臺灣政府由官方至民間都能夠支持詩歌的發展及重視文化印象深刻。 開幕詩大型演出以詩歌回望百年文化,與當代對話 詩歌節將於9月23日由大型詩演出《百年對話:世紀初的火與光》在臺北中山堂拉開序幕,演出從臺灣文化協會的四位重要詩人林幼春、林獻堂、蔡惠如、賴和等人的詩作出發,邀請學者廖振富教授與詩人楊佳嫻作為領航人,並由鬥鬧熱走唱隊及羅思容領軍的音樂朋友們登場演出,遠道而來的國際詩人也將於現場朗讀詩作,用音樂串連起臺灣漢詩及現代詩作。 創作、講座與電影放映,駐市詩人碧娜來台交流跨領域議題 臺北詩歌節今年邀請到碧娜(Bina)擔任駐市詩人,來自印度的碧娜同時也是全球性藝術與思想雜誌《國際藝廊》(International Gallerie)的創辦人,透過文字持續為關注的議題發聲。身兼編輯、設計師、出版等職。碧娜也是藝術策展人與小說家,她的詩作已被翻譯成中文、西語、法語、希臘語、阿拉伯語與烏爾都語,這次也將在駐市的期間以臺北為靈感創作。9月24日碧娜將與馬來西亞旅臺詩人馬尼尼為、臺灣詩人潘家欣在《女人與詩的簡史》講座中帶來跨文化、跨世代、跨領域的詩想交流。而黃明川導演的紀錄片《波濤最深處》連結了多位亞洲女性詩人,更將於9月30日於光點台北放映,同時邀請身為該片顧問及主要被拍攝者的詩人碧娜現身說法,臺灣文學館林巾力館長擔任主持,與導演攜手梳理亞洲女性共同的命題與殊異的處境。 國際詩人再度齊聚臺灣,主題講座連結創作經驗與城市特點,跨領域詩行動讓民眾親密接觸詩歌 臺北詩歌節今年邀請來自泰國、日本、法國、香港的多位國際詩人來臺交流,透過講座與跨領域詩行動與民眾分享創作中的萬物。曾參與1970年代泰國學生運動的綺拉南・琵普蕾恰,將在9月24日與詩人兼農村運動工作者吳音寧以《危崖生花,叢林有詩》為題,分享叢林是怎麼孕育詩的?2002年榮獲第四十屆現代詩手帖獎出道的杉本真維子,詩作中譯本已在台灣出版,她將於9月27日《朝向原野打開》講座中與台灣詩人曹疏影與談討論日常生活中的取材。甫於臺灣出版新詩集的香港詩人周漢輝,將在9月30日《一滴淚是一顆地球》講座,與臺灣青年詩人楊智傑和熟悉港臺文學的鄧小樺,一同考掘詩所孕生的社會連帶。以法語和法國南部少數人使用且曾被打壓的奧克語創作的歐黑莉亞‧拉薩可,將在10月5日《當我的法國遇上我的語言》講座,與同樣具有混語創作經驗的張芳慈對話,並邀請熟悉法國文學與客家文化的學者羅仕龍主持。 而城市中的詩人與咖啡文化無法分割,今年跨領域詩行動將在10月7日串聯金門街的咖啡廳,配合「詩生萬物」主題,分別以「五物」為主題,由五位詩人騷夏(植物)、隱匿(動物)、潘家欣(食物)、羅毓嘉(錯物)、鄭琬融(杯中物)在咖啡店駐站,與讀者在咖啡香中自由對話、親密接觸。 跨領域詩行動更將在10月7日舉辦演唱會《最初的語言,今天的花朵》,上半場由來自法國的歐黑莉亞‧拉薩可的穿插法語及奧克語的寫作,透過她獨特的演誦更能凸顯特色,由兩位臺灣爵士音樂家:徐崇育的貝斯與王思雅的鐵琴應合協奏。而下半場將由充滿社會性的文藝實踐者鍾喬,與音樂家周意紋雙聲演出音樂與文學的交響。演出將在中山堂光復廳舉行,即日起可於KKTIX線上索票,索完為止,亦可現場排隊候補入場。更多活動訊息請上「臺北詩歌節」官方網站及Facebook粉絲頁查詢,邀您一起突破限制與疆界,為生命創造繽紛萬物。
文化局主辦的2023臺北詩歌節將於9月23日至10月7日舉行,策展人鴻鴻、楊佳嫻以「詩生萬物」為題,邀請印度詩人碧娜(Bina)來臺擔任駐市詩人,以臺北作為創作靈感的根源;同時邀請泰國、日本、法國和香港等地作家齊聚臺北交流激盪。今年詩歌節將推出詩講座、電影放映、音樂演出等精彩活動,更規劃咖啡與詩駐站計畫,邀請民眾走進咖啡店,與詩人來場充滿詩意與咖啡香的邂逅。
文化局蔡詩萍局長表示,今年臺北詩歌節的主題「詩生萬物」,出自於《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短短的字句,就清楚地描繪了世界萬物的生成,希望用簡單輕鬆的方式傳遞詩歌節的精神,同時創作也是一切的開始,希望引導民眾透過詩意美學理解世界的美好。
策展人鴻鴻與楊佳嫻表示,每年舉辦的臺北詩歌節以詩為核心,跨領域的藝術節讓生活不要與詩分開。希望透過詩人獨特的眼光,重新發現萬物。從9月23日到10月7日三週的活動策展,從詩出發,連結講座、展演、影像、行為藝術等跨領域的活動,將文字轉化成為更豐富多變的形式。今年的活動從開幕的詩演出《百年對話:世紀初的火與光》、在金門街邀請到5位詩人一同打造咖啡與詩的獨特風光《詩生萬物,萬物有詩》以及演唱會《最初的語言・今天的花朵》等,包含7場多元議題的講座、3場跨領域詩行動、詩人進校園以及串連實體及線上書店書展等,更邀請到5位國際詩人來臺交流,面向多元,反映臺灣現在的景況。
今年的駐市詩人碧娜Bina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她第四次來到臺灣,非常喜歡臺灣人的溫文儒雅、美食和便利的交通,很高興能夠在臺北創作以及有機會跟年輕人很自在的交流,這是她第一次有機會待這麼久的時間,非常希望能夠更了解臺灣人和臺灣的文化。她尤其對於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詩歌節活動感到讚嘆,也對於臺灣政府由官方至民間都能夠支持詩歌的發展及重視文化印象深刻。
開幕詩大型演出以詩歌回望百年文化,與當代對話
詩歌節將於9月23日由大型詩演出《百年對話:世紀初的火與光》在臺北中山堂拉開序幕,演出從臺灣文化協會的四位重要詩人林幼春、林獻堂、蔡惠如、賴和等人的詩作出發,邀請學者廖振富教授與詩人楊佳嫻作為領航人,並由鬥鬧熱走唱隊及羅思容領軍的音樂朋友們登場演出,遠道而來的國際詩人也將於現場朗讀詩作,用音樂串連起臺灣漢詩及現代詩作。
創作、講座與電影放映,駐市詩人碧娜來台交流跨領域議題
臺北詩歌節今年邀請到碧娜(Bina)擔任駐市詩人,來自印度的碧娜同時也是全球性藝術與思想雜誌《國際藝廊》(International Gallerie)的創辦人,透過文字持續為關注的議題發聲。身兼編輯、設計師、出版等職。碧娜也是藝術策展人與小說家,她的詩作已被翻譯成中文、西語、法語、希臘語、阿拉伯語與烏爾都語,這次也將在駐市的期間以臺北為靈感創作。9月24日碧娜將與馬來西亞旅臺詩人馬尼尼為、臺灣詩人潘家欣在《女人與詩的簡史》講座中帶來跨文化、跨世代、跨領域的詩想交流。而黃明川導演的紀錄片《波濤最深處》連結了多位亞洲女性詩人,更將於9月30日於光點台北放映,同時邀請身為該片顧問及主要被拍攝者的詩人碧娜現身說法,臺灣文學館林巾力館長擔任主持,與導演攜手梳理亞洲女性共同的命題與殊異的處境。
國際詩人再度齊聚臺灣,主題講座連結創作經驗與城市特點,跨領域詩行動讓民眾親密接觸詩歌
臺北詩歌節今年邀請來自泰國、日本、法國、香港的多位國際詩人來臺交流,透過講座與跨領域詩行動與民眾分享創作中的萬物。曾參與1970年代泰國學生運動的綺拉南・琵普蕾恰,將在9月24日與詩人兼農村運動工作者吳音寧以《危崖生花,叢林有詩》為題,分享叢林是怎麼孕育詩的?2002年榮獲第四十屆現代詩手帖獎出道的杉本真維子,詩作中譯本已在台灣出版,她將於9月27日《朝向原野打開》講座中與台灣詩人曹疏影與談討論日常生活中的取材。甫於臺灣出版新詩集的香港詩人周漢輝,將在9月30日《一滴淚是一顆地球》講座,與臺灣青年詩人楊智傑和熟悉港臺文學的鄧小樺,一同考掘詩所孕生的社會連帶。以法語和法國南部少數人使用且曾被打壓的奧克語創作的歐黑莉亞‧拉薩可,將在10月5日《當我的法國遇上我的語言》講座,與同樣具有混語創作經驗的張芳慈對話,並邀請熟悉法國文學與客家文化的學者羅仕龍主持。
而城市中的詩人與咖啡文化無法分割,今年跨領域詩行動將在10月7日串聯金門街的咖啡廳,配合「詩生萬物」主題,分別以「五物」為主題,由五位詩人騷夏(植物)、隱匿(動物)、潘家欣(食物)、羅毓嘉(錯物)、鄭琬融(杯中物)在咖啡店駐站,與讀者在咖啡香中自由對話、親密接觸。
跨領域詩行動更將在10月7日舉辦演唱會《最初的語言,今天的花朵》,上半場由來自法國的歐黑莉亞‧拉薩可的穿插法語及奧克語的寫作,透過她獨特的演誦更能凸顯特色,由兩位臺灣爵士音樂家:徐崇育的貝斯與王思雅的鐵琴應合協奏。而下半場將由充滿社會性的文藝實踐者鍾喬,與音樂家周意紋雙聲演出音樂與文學的交響。演出將在中山堂光復廳舉行,即日起可於KKTIX線上索票,索完為止,亦可現場排隊候補入場。更多活動訊息請上「臺北詩歌節」官方網站及Facebook粉絲頁查詢,邀您一起突破限制與疆界,為生命創造繽紛萬物。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新文媒體有限公司 Sherry ‧ ‧本站最佳顯示IE 5.5 以上版本 解析度 800 X 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