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結構工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對於0403 花蓮地震的省思與建議
【林文強/台北報導】花蓮 HWA測站實測地震反應譜超過當年耐震設計規範
0403花蓮地震發生迄今約1個月,此段期間餘震不斷,除了4月3日地震當天造成天王星大樓傾斜倒塌外,4月23日2次規模6.3及6.0的餘震又造成富凱飯店、統帥大樓等多棟建物因傾斜、倒塌而必須拆除。

為了解這些建物倒塌之原因,除了結構系統上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弱層(軟腳蝦)」問題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本會採取中央氣象署於距天王星大樓約 280公尺遠之 HWA 測站之實測地震歷時紀錄,經換算成建築物地震反應譜後與歷年「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規定之設計地震反應譜比對,結果發現403 地震HWA 測站之實測反應譜遠超過民國71年至86年間耐震設計規範(天王星大樓及部分倒塌建物之設計年代)所要求之地震反應譜。此一結果顯示:老舊建築物之耐震能力不足。

老舊及結構系統不良(軟腳蝦)建築物之耐震能力補強
刻不容緩
因403地震及餘震傾斜倒塌之建物,大多為民國88年921 地震前設計施工之建築物,因此,本會認為老舊及既存結構系統不良(軟弱底層俗稱軟腳蝦)建築物耐震能力補強刻不容緩。
提昇建築物耐震能力之方法與建議
內政部為提昇建築物耐震能力於近幾年來大力推動「私有建築物弱層
耐震補強」方案,由花蓮市已完成弱層補強案例本次地震都安然無損,顯見弱層耐震補強有效且可大幅提高耐震能力,該方案雖立意良善,但,可惜配套不足,推廣不易。

主要障礙來自於:
1.私有住宅常為連棟式或集合住宅,所有權分散、人數眾多,整合補強共識困難。

2. 既有建管法令變成補強障礙
要求老舊建築物弱層耐震補強時,需辦理變更使用執照,牽涉到必須適用最新消防法規、逃生避難規定、室內裝修申請等新建建築物的規定,拖延補強工程時程、增加民眾負擔,造成補強工程設計施工的最大障礙。
應參考國際作法(例如日本之「耐震改修促進法」),對既有建築物的耐震補強多以柔性勸導、積極鼓勵以及法規鬆綁為主軸,實不宜單以建築管理的角度來處理耐震補強,而應以維護人民居住安全為優先,適度鬆綁。

3. 補強設計單位之責任應予釐清並以法令排除不需有之責任。
老舊建築物弱層耐震補強是「穿著西裝在改西裝」,其困難度、複雜性比新建築物設計更高,要求補強設計單位因施作局部補強而概括承擔先前設計、施工或使用不當之所有責任,顯不合理。若不將補強設計單位之法律責任以法令釐清、明定,將使得設計單位裹足不前,造成推動之困難。

有鑑於403 花蓮地震中央氣象署於花蓮 HIWA測站所測得之實際地震紀錄反應譜已超過民國71年至86 年間建築技術規則所規定之設計地震力。

本會鄭重呼籲並提醒鑑定單位、司法機關在追究倒塌建築物之法律責任時,應考量實際地震紀錄是否有超過該建築物興建年代規範所規定之設計地震力之情形,勿枉勿縱。

另外,為提昇新建建築物之耐震能力,本會強烈建議:
1. 50m 以下建築物應實施結構設計審查。
2. 落實施工監造時之三級品管制度。
3. 加速推廣耐震標章及耐震特別監督制度。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