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局副局長林長立在會中特別表示,本計畫的目的在於鼓勵各大專院校老師透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了解農業和農村問題,並以專業知識與技術應用實踐,來解決其問題,首次推動的校園共創計畫,共有二十五所大專院校總計四十二個團隊參加,包括醫學系、文學系、美術系、設計系等領域,為農村社區注入多元的思維,除外,學生進到農村社區後,也可能發掘出自身興趣之所在。
在本次活動中邀請參與計畫的老師們分享計畫執行經驗,並以「多元跨域參與」、「創新解決問題」、「啟發與回饋」三大主題進行討論,其中在多元跨域參與的主題,多數團隊來自非傳統農業相關領域,許多老師又結合不同科系、不同產業界共同參與,如屏東大學電腦與通訊學系的劉仁俊副教授,分享中特別提到:在接觸本計畫之前,對農業本來是一竅不通,自己為了做出農業物聯網,必須找來農業專家擔任業師,與學生一起跨域學習,經過這次計畫,他認為師生都看到了資訊科技在農業的新商機和就業機會。
在創新解決問題的主題,則是針對不同計劃所面臨的問題,用新的方法,解決現有問題,如崑山科大公廣系助理教授陳薇薇,看到台南玉里因農產品受損、賣相不佳等問題,便帶著學生開發NG水果的創新產品,建立品牌,來改變NG水果賣不出去的命運。而大葉大學餐旅管理系副教授鄭信男,則是找餐飲界專家來指導學生及白河區居民,將盛產的柑橘、龍眼等製成果醬或烘焙餡料,再由工廠收購製成商品,讓原有的產品有加值性的服務。
最後一個啟發與回饋主題,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湘媛和弘光科大文化創意產業系助理教授黃錦華都不約而同提到,學生們以前沒有為真實的客戶設計的機會,這次因為校園共創計畫而能接觸到真實客戶,這是個能學習了解設計創意和使用者需求如何取得平衡的好機會。
![](http://tnews.cc/photo_2018/20181111755_50_1.jpg)
上圖: 水保局長官與參與計畫的老師、代表及與會貴賓一起大合照
下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局副局長林長立在會中特別表示,計畫目的在於鼓勵各大專院校老師透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了解農業和農村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