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孟倩玉報導) 16歲欣怡(化名),連續幾天久咳不止,家人以為欣怡罹患新冠肺炎,急忙將她帶往醫院進行快篩,儘管血液及鼻腔篩檢結果為陰性,但卻在胸部X光中發現右側肺部已經白成一片,在經過詳細檢查後,竟是一顆由肋膜長出,大如手球的惡性肉瘤。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翁德甫醫師表示,臨床報告顯示,臺灣18歲以下的兒童或青少年,每年罹患癌症的新發病個案中,有超過一半為實體腫瘤,然而兒童癌症發生的主因與成人癌症不同,成人癌症常常與飲食、環境、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例如:抽菸、喝酒、不良飲食所致,但兒童癌症則多為病童基因突變所導致,與家族遺傳、飲食或生活習慣無關。 尋找合適的標靶藥物,直接抑制突變的腫瘤基因,就會產生很好的療效。
翁德甫醫師說明,兒童癌症的治療成功率高出成人許多,過去透過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或是開刀手術切除腫瘤,治癒率大概都有近八成以上,然而對於一些罕見惡性肉瘤或是具有神經組織分化出的惡性腫瘤,由於容易對化療或放射治療產生抗藥性,倘若無法完全切除,則醫師將無計可施。而腫瘤組織切片在病理染色下,雖然有機會可以檢驗出腫瘤標靶基因,但非常耗時、昂貴且敏感度不佳,因此常常無法提供足夠的資訊給醫師進行標靶藥物的選擇與治療。
所幸隨著精準醫療時代的來臨,讓上述少見而難治的兒童癌症患者多了一線希望,翁德甫醫師指出,可以透過標靶藥物精準抑制TRK致病基因的過度活化,即可讓腫瘤縮小,進而接受後續切除手術,倘若仍無法切除,也可以持續服用標靶藥物,抑制腫瘤生長。
兒童癌症是每一位父母親的痛,然而面對困難或罕見兒童癌症,只有不斷尋找更進步更準確的診斷與治療方式,才能讓病童恢復健康,也能讓家庭恢復完整。兒癌醫師的重任就是守護住每一位兒癌病童,也守護著每一個兒癌病童的家庭,期待攜手克服病魔,邁向健康的未來。
圖:翁德甫醫師提醒,家長應多留心孩子的求救訊號,若發現為腫瘤引起,建議盡早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基因突變點,才能精準對症下藥。
(圖/翁德甫醫師提供)
精準治療基因突變點 新型標靶藥物治療新趨勢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